王爱冉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苏家园学校 邮编300282
一、学情分析
《愚公移山》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传统名篇,故事情节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又带有浓郁的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在艺术手法上,本文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鲜明的对比、生动的细节,对塑造人物形象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典范。这篇寓言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愚公身上坚忍不拔、敢于斗争的精神,足以激励学生志存高远、勇于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二、教材分析
学生虽学习了一定篇幅的文言文,具备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基础。但选自《列子》的《愚公移山》是先秦时代的经典名篇,由于年代的久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涵,把握人物形象的时代意义。同时,在学生看来,繁多而枯燥的文言语汇的识记,有相当的难度,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文言文的自信心。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整体掌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掌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烘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文常用词语,培养语感。
教学难点: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文中细节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书海拾贝,自主预习。
教学过程:课前文言文的预习,自主完成预习案
教师活动:教师设计本课预习案,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有抓手,有方向,为课堂学习奠基。
预设学生行为:学生结合书下注解和资料,自主完成预习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通过自主学习方式夯实基础。
(二)歌曲欣赏,入情入境。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
①多媒体播放《愚公移山》歌曲,学生欣赏。
②播放前设置观影问题:这首歌曲是关于什么的?
预设学生行为:聚精会神的欣赏,并生成自己的感知,能够说出歌曲内容。
设计意图:直观,形象,动感的音乐能调动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远比教师的传统说教更有实效性。以现代人视角创作的关于愚公的歌曲,其歌词也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为本篇文章的主题做了铺垫,也确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三)言——咬文嚼字知文意。
教学过程:整体感知文本,理解文章大意。
教师活动:朗读课文,自主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1、初读读通
请熟读文章,注意字音及停顿。
2、再读读透
结合书下注解,自主疏通文意,寻找到自己不能解决的地方用“?”做标记。
3、小组交流合作,解决“?”。
全班交流,扫清障碍。
4、竞赛pk
预设学生行为:生大声朗读,独立思考,自由发言。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发现自己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解决疑问,进而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注重文本的阅读,所以要给学生读书的时间。在读文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阅读。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文——七嘴八舌话文旨。
教学过程:深入分析文本,探究人物性格特点,体悟人物可贵品质。
教师活动:
1、人物形象面面观
对于文中人物,你最欣赏哪一位?为什么呢?(语句分析,整合观点,要点记录) 2、写作手法细品析
文章中,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的呢?(请结合原文相关内容,加以分析说明。)
预设学生行为:小组合作,整合观点,以要点形式落实到导学稿上,并准备发言。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的问题属于开放性问题,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因此,对于文中的人物,欣赏哪一个都可,只要说出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想法即可。通过对于不同人物的分析,人物品质自然生成。小组合作交流,观点整合的学习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表现能力,而且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形成了组与组之间的争鸣与竞争。
(五)愚公精神代代传。
教学过程:问题探究,提问文章主旨。
教师活动:你觉得在我们现代社会,还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吗?(结合具体事例来谈一谈吧)
预设学生行为:学生通过探讨人物品质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生成文章主旨。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注意文本中对比衬托、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作用,并指导作文应用。通过人物品质,理解文本主题,体味愚公精神。
(六)视频感悟,抒发心声。
教学过程:学生将自己对于家庭在自己心目中的理解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教师活动:
①多媒体播放播放视频:《中国梦——库布其治沙篇》
②播放前设置观影问题:谈谈你观影后的感受。
预设学生行为:聚精会神的观看,并生成自己的感知,能够说出观影感受。
设计意图:语文素养考察学生听、说、读、写四大方面。本环节设置,主要锻炼学生说的能力。并且在说的过程中内化本文主旨愚公精神。
六、作业设计
本文文言知识常积累。
七、板书设计
.png)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执教过程当中较为流畅,存在一些亮点。例如:课程导入部分采用歌曲,很自然的将学生带入愚公移山的故事当中。更利于后面对于主人公人物的分析以及对文章主旨的感悟。结束部分“视频感悟,抒发心声”的感悟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深化了学生对于主题的理解。板书设计直观鲜明,便于学生记忆。“以学定教,以评促学”指出教学设计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之下,而评价则可促进学生的学习。在这节课中,我结合愚公移山中愚公要移山这一举动,设计小组竞比为愚公搬石移山,看看哪一组为愚公贡献更大一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当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新课标指出,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教学。而在本节课当中,我还是引导的太多,很多时候应该还主动权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分析、交流,而教师应当只起适当的引导作用。作为年轻教师,对于课堂的把控能力还有所欠缺,课堂机智不足,课堂生成不够。这些都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