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梅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乐育小学 510000
摘要:作为班级活动的指导者与组织者,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桥梁,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必须清晰准确地理解自己的职责和任务,积极进行相关实践,不断提高班级管理能力,提升班级管理效果。而在现实中,有的小学班主任过于依赖自己以往的班级管理经验,不重视工作上的创新,难以适应学生需求的变化以及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从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其创新途径两个主要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字: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班级管理创新
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进行以及时代的飞速发展变化对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以前,很多时候只要班主任能够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就会被认为班级管理工作比较到位。但是现在,班主任还要通过班级管理对学生进行德育,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班主任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通过更加高效灵活的方法来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以下就对小学班主任可以利用的一些创新途径展开讨论。
一、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班主任在教师队伍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工作内容较为复杂。首先,不少班主任同时也是某一学科的任课教师,所以必须做好本学科的教学工作。他们要向学生传授相应的知识技能,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解决在具体学科学习中的困难,帮助学生在该学科取得较好的成绩,同时保证学生在该学科领域能够有较好的心理状态以不断追求进步并取得良好的自主学习效果。众所周知,只是这些内容已经会占用教师很大的时间精力,客观上有的教师在这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其次,班主任又是班级管理的核心。他们不仅要保证本学科教学时的班级秩序,还要关注学生在其他学科课堂上的表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与学习习惯,以自身为表率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其他诸如班级制度的制定与落实,对一些困难学生的帮扶,发展某些学生的特长,提高家校合作的效能,等等,都在班主任的工作范围内,也都与班级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不注意工作创新,就很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造成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巨大漏洞。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途径
1、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
班主任是小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导师,也是与学生联系最频繁的教师,理应对小学生有充分透彻的了解,包括小学生的个性特征。更重要的是,班主任必须把他们的个性特征利用起来。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必须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为学生提供更多针对性的照顾,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真诚与亲切。班主任还要以此为出发点去影响全体同学,让全体同学形成互相关心爱护的风气,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团队的温暖,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学生在班级中感受到归属感,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取得良好成绩的基础。
在这方面,班主任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有效的观察记录。有的班主任虽然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但正是因为缺乏规范的观察记录,所以不够全面,导致班主任在具体管理措施上出现失误。
其次,教师在处理班级管理问题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观察记录,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和处理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来自于班主任的理解与尊重,才愿意配合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措施。最后,班主任要理解小学生渴望独立的特点,要鼓励学生主动提出意见,与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探讨,允许学生为班级管理出力。
2、注重对班干部的培养
班干部是帮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主要人员,也是在班级中影响其他同学,提高班级凝聚力与集体荣誉感的关键环节。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加强对班干部的培养,努力组建起一支高素质的班干部队伍,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管理班级工作,在合理范围内给予他们在班级管理中的更大权力,提升其班级管理技能。还要注意班干部队伍新鲜血液的注入,要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进入班干部队伍,都能够进一步接近班级管理工作,让大家都能从班干部的角度从严要求自己。
例如,班主任必须首先通过选举选出具有领导才能,能够得到其他同学尊重和认可的学生作为班干部,这样的班干部才能得到大家的普遍信任和支持,他们的工作更加容易开展。其次,班主任要梳理清楚班干部队伍的职责,不能各行其是,要强化班长在班干部队伍中的地位。为此,教师应着力提升班长在班级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水平,给他充分的实践机会去提升相关技能,在其他班干部面前能够发挥示范作用。最后,班主任要经常与班干部讨论班级管理规章制度,要提醒他们及时反馈其他同学的意见建议,培养他们为同学服务的意识。
3、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
以上论述已经充分说明,良好的班级管理不可能没有来自于学生的支持。而学生除了会在学校受到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影响之外,回到家后还会受到父母的影响。如果父母对学生过于溺爱,导致学生在家里“无组织无纪律”,那么一定会让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效果打折扣。所以,班主任除了要关心学校内部的问题,还要更好地发挥联结学校与家庭的作用,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让家长了解班级管理工作的意义,争取他们的配合,提升他们的家庭教育水平,保证双方同向而行。
例如,家访这种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应该继续积极应用,因为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和观察,班主任能够对学生及其家庭有更加完整的了解。而且,相对于家长回来说,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保护学生的隐私,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对他们的尊重,提高他们对班主任的信任。在家长会上,班主任则应该从一名讲话者变成一名倾听者,鼓励家长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意见,从中去把握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及能力。这样在家长会之后,班主任向家长提出的建议才更有针对性,对家长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的帮助更大。
总之,只有做好班级管理,小学生才能实现全面的进步。换句话说,从学生全面进步的角度来说,以往很多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是存在漏洞的,在今后的实践中有必要结合对学生个性特点的充分了解来采取行动,加强对班干部的培养,强化家庭教育的作用。这样就能够形成多管齐下的局面,班级管理质量提升的效率会更快,效果也更好。
参考文献:
[1]段玉琳.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汉字文化,2019(S2):211-212.
[2]王夕.提高小学班主任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J].黑龙江科学,2019,10(23):120-121.
[3]吴伟霞.基于家校合作的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