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下家校互动对小学生数学良好习惯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21期   作者:杨玲
[导读]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需要家长和学校双方面的沟通配合,才能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杨玲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嘉祥街道西关小学  272400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需要家长和学校双方面的沟通配合,才能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们在进行教育时建立了家校互动的平台,并在传统的家校互动的模式中,积极创新并运用多种教育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为他们日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本文以小学数学的教学为例,借助信息工具,利用家校互动平台,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家校互动;小学数学;良好习惯;培养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的发展,互联网给现阶段的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意识带来的巨大的冲击,为学生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渠道和便利的环境,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导致学生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学习上有了惰性,作业拖拉,不按时完成作业,甚至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边玩手机边写作业,数学的作业错误率过高,课堂听讲不专心,经常开小差,甚至有学生在自习课上偷玩游戏等。基于学生的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积极的改变措施,并与家长做到有效的沟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地学习理念,帮助学生纠正信息技术的正确应用,家长与教师发挥良好的辅佐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意识和学习习惯,实现学生学习成绩的显著提高。
        一、借助信息工具,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在传统小学数学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多采取灌输教育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导致逐渐对数学产生了厌烦的心理,严重影响了学习的效率。小学数学课程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很强,如果学生在没有良好预习的情况下学习知识,就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理解困难,因此教师会为学生安排预习任务。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不少父母反映,学生们会借助手机和电脑的教学视频进行预习,但在预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被手机和电脑中的游戏所吸引,忘却了预习的任务,违背了教师布置任务的初衷,失去了预习的意义,还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应该与家长进行沟融,借助手机微信工具来实现家长与教师的及时沟通,帮助高效的学生完成预习的任务。例如:在进行《角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前,教师借助微信工具创立班级群,让家长监督完成。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后,让学生借助电脑绘图工具来完成预习任务,家长帮助学生找到生活中的各种“角”让学生观看,体会“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借助电脑上的绘图工具,试着画出不同的“角”,运用叠合的方式比较“角”的大小。同时引导家长与学生借助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来绘制不同的“角”,家长与学生绘制完成后,由家长拍好照片后发到微信群中,群中的家长、教师、学生都能同时了解到不同的“作品”,同时丰富了学生的头脑,进而激发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教师借助微信平台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来帮助学生完成预习任务,使学生掌握了运用信息技术来完成学习的技能,对于数学有了良好的学习兴趣,家长与教师做到了良好的沟通与合作,从而达到了良好的预习效果。
        二、借助信息工具,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小学数学相较于其他科目的教学内容而言,更加连贯和抽象,对于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高度的集中注意力,养成认真听课的好习惯,才能高效的完成学习的任务。因此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后,让学生在课下借助网络学习软件、工具书等多种途径完成教学内容预习后,并在家中进行相关课程的讲解,由家长帮忙录制视频,并发到班级的微信群或QQ群中,教师在上课之前,将学生录制的视频进行观看,并从中选中优秀的视频,在课堂中作为范例让班级中的学生进行观看,以此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数学教学的良好效果。例如:在进行《年、月、日》一课的教学,教师让在课下筛选出学生录制的“教学视频”,在课堂的教学时,让学生进行观看。其中有一名学生的在“教学”时,借助家中近几年的台历制作了表格,并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好每个月的天数,并从中找到了其中的规律,并编制了歌曲“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同时学生说出了闰年就像奥运会一样,四年一次。教师借助这种形式的方式进行教学,促使学生都能为了争当“小教师”在课下积极的进行课堂的预习,并在课堂中积极观看其他学生的讲解,为自己的趣味创作寻找“灵感”,在课下为完成高质量“教学的视频”而努力的学习,进而减少了玩手机、玩游戏的时间。借助这种模式同时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养成了认真听讲的好习惯,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
        三、借助信息工具,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习惯
        数学教学的目的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在进行数学的教学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合理运用知识的良好习惯。教师在完成课程的教学后,为学生布置实践类的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得到良好的应用,进而促使学生高效、高质量的完成作业。例如:在进行完《分类与整理》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为学生布置了整理房间的作业,教师与家长沟通后,让学生自己整理自己房间,学生整理完毕后,由家长帮忙拍摄图片发到班级的群中,同时家长为学生录制视频,让学生讲解分类的标准。教师借助这种形式进行来布置作业,能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良好的运用,有效的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提升了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并能促使学生在今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实践的习惯。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为数学的教学提供最大范围的服务,同时教师应积极的与家长做好沟通互助,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学生学习能力显著提高,为今后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孙燕,小学数学课堂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J].学周刊,2017,16(16):191-192.
[2]武平格.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学周刊,2017(22):90-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