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21期   作者:张小利
[导读] 数学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每个阶段每个专业都离不开数学的学习
        张小利
        陕西省延安市富县初级中学 727500
        摘 要:数学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每个阶段每个专业都离不开数学的学习。数学不仅是我们学习的需求,也是我们以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存技能。在数学的学习中,计算能力对我们的学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意义重大。          
        关键词:数学;初中学生;计算能力          
         数学是学习中的一项常规课程,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学好数学不仅有助于提高数学成绩,也能帮助提高其它学科的学习。很多初中老师认为,小学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所以不太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其实,在初中阶段,我们也离不开计算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初一数学教学中,有很多的知识点涉及到计算能力,所以,提高初一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是迫切的需要。   
        一、当前初中学生计算能力的问题分析   
        1.社会因素   
        由于现在学生的书包“太重”,所以有关部分一直在致力于减压减负,使得对一些知识点放松要求,使得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下降。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切无良商人在学校周围开设游戏网点,吸引学生,使得学生受到干扰,学习散漫,积极性不高。  
        2.学校因素  
        由于受到教学任务的沉重压力,为了提高考试成绩,很多老师不得不采取题海战术来应付。这样就使得原本有限的课时不得不被压缩,用来练习做题。直接后果就是教师因为时间紧,对于需要详细讲解的演算环节被老师一笔带过,有时甚至直接用计算机等辅助设备替代,这就阻碍了学生运算能力的发展。          
        3.家长因素          
        可以发现,现在在读的初中学生家长文凭普遍不高,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本身无法起到推动作用,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来监管孩子。仅有少数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但又因为工作太忙无法顾忌孩子。使得孩子的家庭教育跟不上,课外时间没人辅导,对于课外作业需要演算的部分就无法保障认真完成了。   
        4.学生因素
        通过本人的教学记录观察发现,很多学生数学运算习惯差,存在很多不良的学习习惯,比较常见的有审题不严谨、解题过程不仔细、对结果不验算等,使得数学运算错误多。还有的学生对计算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知道解题方法就行,运算过程不重要等等,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初中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培养。


        二、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探讨
        1.从思想上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长,甚至是学生本人,都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社会要加强对学生的教学管理,对于有关计算的知识点不能忽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对于有些题目的演算过程必须精益求精,让学生亲自完成计算过程。而不是敷衍了事,认为自己教会了演算过程,学生知道怎么解题就行了,这样虽然从知识上理解了解题思路,但是一旦涉及到需要学生独立完成解题的时候,就漏洞百出,使得计算能力跟不上,阻碍学习效果的提升[2]。
        2.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不仅有利于提高数学的学习效果,对物理、化学等其它学科也有很大的帮助。在一般的数学计算习惯中,主要从三个方面要加以改进,审题、计算和验算。这是从小学开始就知道的解题过程,但是很多初中生却无法做好这几点。审题就是要求我们对于题目中涉及的数据一定要高度敏感,深刻理解题目的意义,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解题思路,进行解题,解题过程必须清楚规范,不能逻辑混乱,不然容易出错,最后再把答案带回题目进行验算。这才是一个完整的计算过程。必须从平时就形成习惯,才能养成长期的良好计算习惯。例如,在有理数的加法中,要求计算“18-(-5)=23”,首先学生要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和有理数的理论法则,然后进行计算,最后把结果带入原式验算,就是一个完整的解题过程。
        3.加强对运算技能的训练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放慢进度,讲解过程尽量详细,并鼓励学生静下心来,认真的完成计算过程。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长期的扎实基础一步步累积下来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练习。从单一知识点到混合运算,才能做到降低出错率。初中涉及的计算很多,比如有理数、开方、乘方、解不等式、解方程、分式的计算等等,只有掌握了每一个知识点的运算方法,才能更好的完成混合运算[3]。例如算式:(-2)2+(-1)×(-8)-(-7)。涉及到的基础运算有乘方、乘法、有理数的加减法,计算的时候把题目分段计算,然后混合运算,即简单又不容易出错。所以说,教师要重视学生每一个基础运算的运算能力。
        4.提升学生的计算兴趣
        所谓劳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一味的强行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发动脑筋,采取方式方法,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小组赛的方式等进行计算比赛,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鼓励,鼓励能够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耐心解答,并协助学生找到计算弱点,逐一克服,最终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整体计算能力。   
         要想提高初中数学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首先必须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支持,强化练习,多练多用,夯实基础,持之以恒,一定能够最终提高初中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沈华芬. 分层训练 整体推进――刍议城郊初中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6:34-35.   
        【2】 夏文佳. 利用新课改推进初中数学学生能力培养的策略[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24:81.          
        【3】徐照华. 初中数学教学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24: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