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体育搭建德育的平台 -------谈我的宽容教育观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21期   作者:徐海宾
[导读]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徐海宾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王笙舲小学
        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谈到体育和德育的关系,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八杆子打不着的事情。体育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一个学科,认为体育么就是身体强壮点,不生病。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后发现体育和别的学科相比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有着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体育 德育     能力
        体育和德育的关系很微妙,只要细细品味就能发现两者的共同点。从人出生后具备简单运动能力以来,体育就和德育发生了紧密的联系。不要以为单纯的道德教育就是德育,幼儿园时学会把球分给别人分享,这就是德育,和班级同学一起做广播操整齐一致,这也是德育,和同学协同作战完成头手倒立动作,这还是德育。因此,通过合适的途径和方法,体育可以为德育搭建一个很好的平台。
        一、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可行性
        一个人的道德品性必然要通过他的外部表现来反映他的内心世界。我们的体育课经常会以创设课堂情景来组织教学,这个情景就是给学生表达行为表现的舞台,为发现学生不同的品行、评定学生的情感态度提供了场所。
        遵守社会规则的教育,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采取一些比赛法、游戏法。为了体现公正、公平,我们在比赛前会制定规则,学生与人关系的处理、遇到情况是的处理必须要遵照规则执行,离开了规则,游戏将处于混乱,让学生从小就懂得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性。
        通过体育技能学习和掌握,可以稳定学生的品质,培养学生刻苦耐劳、不怕困难、热爱集体等良好的品格。品质的形成是在不断变化过程中,慢慢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状态。体育技能的学习就是这样让学生经历一系列的心理、行为训练后,逐步掌握技术的过程。他对技术的掌握就是对技术要求和规则的一种服从,服从于某个规则的习惯就成为了相对稳定的品质。这就说明了体育教学有利于培养人的性格,锻炼人的意志。
        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作用
1、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积极进取的品质
        体育运动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教师要在学生能力范围内激励学生超越自我,遇到困难时也要宽容的对待他们,帮助其建立正确动作规格,走出失败的阴影。这样就使学生形成了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以及不怕困难,战胜挫折的乐观情绪。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在体育教学和教学比赛中,使学生知道公平、公正是竞争的基础,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育技术的灵活、精细教会学生凡是不可急功近利,要不断的摸索,要有耐心。集体协作的比赛让学生认识个人在集体中的价值,客观的评价自己,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发扬高尚的集体主义精神,建立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3、体育使人调控情绪,发泄压力的重要渠道
        在遇到困难时产生的消极情绪给予及时、合理地转移、排解,心理调控能力得到锻炼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不怕累、不怕苦、在运动疲劳时候能坚持到底、持之以恒,失败时不气急败坏,能平复心情及时总结,胜利时不自满,平静面对。
4、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协同作战能力,激发学生集体主义精
        集体项目的体育游戏需要高度的集体主义精神,要求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组织,把个人力量结合成一个整体力量。比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出集体荣誉感和爱国情怀。


5、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严格的纪律和严密的组织,都蕴藏着生动的德育教育的因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责任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自由与纪律、个性和共性的关系,形成团结互助,自觉遵守纪律的思想品德。在学生间产生摩擦和受伤等情况,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教育学生要冷静对待,要有意识地注重对学生体育道德品质的培养,这对他们的成长乃至一生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当了六年的体育教师,总有这样的体会。最好的德育不是对着学生进行书本式地说教,而是身体力行的包容他们,宽容他们“粗俗”的动作技术,包容他们有自主地选择活动。“宽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简单。回想大学毕业之后,我的第一年教学经历,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对学生发怒。课堂上有人不专心,没达到合格成绩会引起我的发怒、做操不认真我会发怒、互相帮助的时候没按我说的做我又会发怒。于是我会在课堂上大声呵斥犯错的学生,以起到威慑犯同样错误的学生。但是我从来没有去想这个学生会有怎样的感受,也没考虑到其他学生对我的看法以及对下次体育课的期待。
        素质教育的提出让我们能更灵活地上好体育课,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喜欢上上体育课的呢?随着学校场地大了,器材多了,条件好了,我在教学中尝试营造一种“宽容式放羊”的教学氛围。我觉得,“放羊”没什么不可以,只要让学生喜欢体育,喜欢上体育课就行。何况,在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去认识“放羊课”,更应该用新标准、新理念来理解这种“放羊课”的教学。
        我提倡的“放羊课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为基本理念,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促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而“放羊课”的教学氛围,就是教师提供课堂教学所必需的器材,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找出他们自己进行体育游戏的内容与方法,进行练习、比赛,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生存,从而达到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模式。
        每节课我都会留出十分钟安排“放羊教学”。在完成教学任务以后,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自己选择活动内容。排球、足球、高跷、长绳、滚铁环……只要玩地开心,在自己得心应手的项目上有所进步,那就让学生去自由发挥。这样的体育课学生是非常的期待,能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为了更好地检验“放羊课”的成果。我把学生自选项目作为体育课考核成绩之一。学期初,就让学生确定一个选考内容,选考内容在“放羊课”上练习。宽容式的考核机制,使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转变了角色,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变主讲为主导。创设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一种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师生合作关系。学生能主导自己的成绩,他们对自己的成绩负责,大大激发了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无畏精神,放开他们的手脚和大脑,让学生自己来开发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学的是他们自己的体育,相信他们一定会喜欢。他们尝试着自己设计的游戏,进行着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就不会再出现上课不听讲的学生,更不会出现讨厌活动而站在那里聊天的人了。
        总之,体育教师只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课程新理念为指导,在教学中要敢于实践,勇于创新。把体育作为德育的一个平台,努力地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也努力着去用自身的行动,去影响他们。宽容他们的小错误,发现他们的小亮点,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参与课堂教学评价,创造出一种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喜欢学习,喜欢体育,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让每一个孩子在爱的抚慰下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浅谈如何提高体育德育教学实效.《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年10期.马万卿.孙立艳.
        [2].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问题初探.《当代体育科技》.2012年30期.林志军.
        [3].小学体育德育教学方法探微.《魅力中国》.2014年10期.王宝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