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21期   作者:刘挺辉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开展高效课堂,保证学生的有效学习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重点之一
        刘挺辉
        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澳头第一小学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开展高效课堂,保证学生的有效学习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重点之一。数学是小学生认知学习过程中一门基础学科,对小学生的逻辑分析、推理运算、思维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部分地区的教学实施中,大多数教师未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构建高效课堂,导致学生在主体学习和知识理解方面存在低效状态。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考站高效课堂教学活动呢?因此,本文作者结合实际情况对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教学;高效课堂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于正处在认知发展阶段的小学生而言,难免存在理解困难、掌握不充分等现象,无法实现其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目标。小学是学生夯实基础、增长认知的关键时期,贴近学生实际、科学制定教育计划,将有效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和主体效益,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主体的发展规律,施以多样化的组织引导,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加深理解,这对课堂教学的任务的高效达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从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具体教学策略两个方面出发对此进行探究。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的组织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大多数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引导不充分。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科学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将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缺乏有效的引导手段,未能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导致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感存在不足。第二,形式单一化。对于小学生而言,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往往能最大化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益,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但在当前的教学发展中,部分教师仍存在“老套路”“旧方法”的组织问题,其重复、单一的课堂模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理解效果难以提升。
        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具体教学策略
        1、结合生活,调动学生主体兴趣
        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数学知识,将这些生活现象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视角出发,不仅能调动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探究兴趣,还使学生在直观的生活体验中得到更好的数学体验,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索行为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事例,引入其中,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优化课堂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下获得高效学习。如在“轴对称和平移”的教学中,这是关于轴对称、平移等图形运动方面的知识,为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保持学生积极的探究兴趣,对此,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生活中的一些有关轴对称、平移等案例展示给学生,如大众汽车车标、窗户上的剪纸、商场观光电梯的移动等,使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图形特点,加深对轴对称图形和图形平移的特征理解。同时,生活化的道理引入,更易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学习与理解,满足学生的认知兴趣点。


        2、问题导入,巩固学生学习基础
        课堂问题的有效导入,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巩固学生的学习基础,使学生能够更为全面、深刻的掌握数学技能,提高学生的内化效果。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主体出发,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对问题信息展开深入思考,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益。同时,在课堂问题的设计上,教师还应注重其问题的内容和形式,避免出现超纲、低效等现象,影响学生的思考效果。如在“倍数与因数”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初步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并掌握倍数与因数之间的运算方法,为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基础,对此,我结合当前学情设置以下问题:①填空:一个数既是25的倍数,又是25的因数,这个数是();7是7的()数,也是7的()数。②判断:一个自然数个位上是0,这个自然数一定是2和5的倍数。()一个合数的因数至少有三个。()③解答:一个数既是36的倍数,优势6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几?通过对课堂问题展开多样化的设计,不仅能打牢学生基础,还使学生在计算理解方面得到加强。
        3、开展游戏,提高学生课堂体验
        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项娱乐活动,将游戏与课堂活动相结合,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体验,保证课堂活动的高效运行。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发展,灵活开展游戏活动,构建趣味化的游戏场景,调动学生的主观情绪,转变传统枯燥的课堂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在“小数除法”的教学中,学生以初步掌握小数除法的运算法则和计算方法,为加强学生的运算能力,对此,我组织学生以“小小数字大闯关”为主题的游戏活动,并借助计算机投影,设置不同的闯关动画,并将小数除法的练习题作为“关卡人”,如8.64÷8  25.8÷6  22.8÷3等题目,让学生进行动手计算,进而获得最终的胜利。学生听到游戏规则后,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游戏,赢取最后的胜利。
        4、合作探究,保证学生整体质量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因家庭环境、认知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个体难免存在一些差异化现象,如数学概念掌握不充分、法则运用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学生的主体发展存在不均衡的弊端。对此,教师应及时引导学习主体,科学调整教学形式,采取针对性的指导方法,满足学生个体的学习需求,保证学生整体的发展效果。如在“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中,考虑到当前所存在的差异化问题,对此,我采取合作探究的形式,以小组合作、协同发展为思路,让学生在相互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打牢基础、提高理解。同时,为发挥小组之间传帮带的教育优势,我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搭配原则,确保学生的整体性和互动性。此外,我还根据各组的实际情况,引入不同的探究问题,如“把8公顷地平均分成15份,每份是这块地地(),每份是()公顷。”等问题,进而有效提高小组各成员的学习效益。
        综上所述,通过结合生活、问题导入、开展游戏、合作探究等方法的实施,不仅能调动学生的主体兴趣,保证学生的求知状态,还使学生的探究意识、理解能力以及思维发展等方面得到加强,有助于实现其学科素养的教育目标。同时,结合当前数学课堂中所存在的问题,结合高效课堂的施教理念,深入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多元探索、多项跟进等方法,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展开有效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和发展效果。
        参考文献:
        [1]卢富娜.关于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思考[J].学周刊,2017(19):79-80.
        [2]汪伟霞.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7):225-2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