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荣达
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区第一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能够调动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积极性,教师便需要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上运用信息化教学的方式便可以达到这一目的。本文主要从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结合视频设定情境、利用技术转化知识、结合设备增加互动等方面探讨信息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应用方法
信息化教学在现代教学中非常实用,具有多种教学功能,能够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能够使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展示更快地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对信息化教学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是指教师借助信息化教学设备从网络中收集一些与小学数学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通过为学生播放网络教学资源,能够使学生对数学课程中的一些难点有更深入地理解,帮助学生更快地吸收数学知识。要运用此方法,便需要教师在授课之前即从网络中查阅好解读数学难点的教学资源,这样才能在数学课堂上顺利展示出网络教学资源,从而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有更多收获。
我在教授学生《小数乘法》这一数学课程之前,便了解到其中“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学生在学习上的难点。因此,我便从网络中查找了与此相关的微课,并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出微课中的内容。学生在看微课的时候,便了解到“小数乘整数的时候,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由此便了解了这一数学知识点。微课视频中的讲述还融合了一些图像,所讲述的形式也颇具趣味性,这便更能调动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认真地听取微课中的知识点,不断发展自身的能力,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收获。可见,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充分掌握数学课程中的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视频设定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还可以通过结合视频为学生设定数学学习情境的方式展开数学教学。即让学生根据小学数学课程的相关内容寻找与数学知识点相对应小视频,以此视频为数学教学的情境,在数学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学生在看到相应的视频时,便可以根据视频中的情境积极思考,从而解决数学学习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借助信息化的教学设备来播放视频,这便能够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积极的作用。
如,教师在授课《位置》这一数学课程时,便可以结合数学课程的知识来选择相应的视频,并运用相应的视频来为学生设定数学学习情境。我在此教学过程中,便从网络中查找了与此课相关的情境视频,并在课堂上用信息化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视频中“许多学生在教室中活动,其中3位同学身上写着名字:小明、小兰和小军。小明说:‘我坐在小兰的后面。’小军说:‘我坐在小明后面一排,在他的右后方。’小兰说:‘我坐在第2排第2个位置上。’”在视频播放完之后,我询问学生:“你们知道他们分别坐在哪个位置上吗?”一位学生回答说:“小兰坐在2行2列。小明在3行2列”另一位学生补充道:“小军在4行3列。”在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之后,我再表达自己的看法:“大家要注意大家的话是以自己的身份说的,所以我们要尽到图中去思考。小军说自己在小明的右后方,应该是我们看到的左侧,才是他的右侧,所以小军在4行1列。”在此学生也非常认真地倾听我的授课。从这一过程中,便可以看出结合视频设定情境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积极根据情境进行思考,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利用技术转化知识
教师在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进行数学教学时,还可以借助信息化设备的相关技术将数学知识进行转化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能够更为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也更易于接受相应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结合数学知识,利用信息化设备来将数学知识转化为一些图片、线条或者图形。这样在课堂上便能够利用这些图片、线条或图形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和教学,使学生在看到这些图像信息的时候,便能够充分理解数学知识。由此,便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收获。
当教师为学生授课《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数学课的时候,便可以在开始教学前,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将数学知识进行转化,制作成教学课件,之后利用教学课件为学生授课。我在教学时便是如此,先在课堂上用信息化设备为学生展示出一幅图片,这幅图片是动态图片,在展示一个长方体打开之后形成平面展开图。之后,我再询问学生:“长方体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学生便根据这些图片积极思考,回答说:“长方体的相对面都是一样的,应该有3对一样的面积。只要算出上面、正面、侧面的面积就知道其表面积了。”由此,学生便进入到根据图像中的信息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在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了长方体,测量了长宽高,并计算出了表面积。由此,便验证了长方体的表面积=2×(长×宽+宽×高+长×高)。可见利用技术转化知识的方式能够使数学知识以形象化的方式呈现,使学生根据转化后的信息积极进行思考,并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枯燥的数学知识。
四、结合设备增加互动
小学数学课堂上,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展开数学教学,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设备来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和学生均可在设备上进行涂画,作出标注。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需要设备辅助的数学题目,让学生进行作答,这便能够增加学生与教师的课堂互动,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上能够有更多收获。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之间能够彼此配合,共同完成数学问题,这样也能调动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此基础上逐渐获得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在《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数学课堂中,教师便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学设备来为学生设计具有互动形式的数学课堂。我在此课的教学中,便为学生设计了一些数学问题,需要学生借助信息化教学设备来进行回答。其中的数学问题有快问快答的模式,有动手操作的模式,非常具有趣味性。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我将学生每4人分成一个小组,让小组中的同学都参与到互动活动中。当我在信息化教学设备上展示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6.2cm2,高是2cm,底是多少”这一问题的时候,便让小组中的同学而进行抢答,其中一组学生回答说:“3.1cm。”学生回答正确,我便播放下一个问题。我为学生展示出一幅图,让学生计算这个花园的面积。其中一位学生走到讲台上,用电子笔将图形进行拆分,形成一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写出了答案:平行四边形的底为4,高为3,三角形的底为4,髙为2。所以计算为:4×3+4×2÷2=16。大家为学生鼓起了掌。从这一过程中可以看出,结合设备增加课堂互动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不断收获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逐渐获得良好的学习知识,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信息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从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上进行教学设计,运用网络中查阅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进行播放,为学生解答数学学习的重难点;可以结合视频设定情境,让学生通过设备中播放的视频情境,能够开始积极思考数学课程知识,提高课堂的效率;教师还可以利用技术转化知识的方式,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更形象的图片、线条或图形,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更容易得理解;还可以结合设备为学生设计一些可以增加互动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能够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李秀敏.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思考[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05):150-151.
[2]迟红霞.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7,8(05):112-113.
[3]李志刚.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7(07):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