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佳星
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弄岛镇弄岛小学
摘要:众所周知,导入是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起始环节,导入是否有效对于整节课效率的高低、质量的好坏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导入环节的重视,不断探索并创新导入的策略和方法,改变以往单纯口授的形式,加强对现代教育资源的利用,适当地融入问题、故事、情境、动画等多种元素,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新授知识的探究热情,让学生在课堂初始就保持较高的注意力,从而才能推动他们以更专注的状态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去,最终促进教学效率的稳定提升。
关键词:创新导入方式;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对策
在进行课堂导入时教师要遵循针对性的原则,充分结合当堂的教学内容并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爱好特点来设计必要的导入语和导入活动,尽可能地让导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这样才能使其对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探索兴趣,让学生对新知识展开自主地建构,不断把数学课堂的进展推向高潮,为整堂课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逐步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因此,笔者结合小学生发展的总体特征,在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创新导入方式来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对策,希望可以为其他教师提供相应的建议和参考。
一、设置疑问导入,启发学生思维
在导入环节,教师不妨设计一个与当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以此来引发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思考,初步激活小学生的个人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掌握本节课即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一方面可以降低他们接下来学习的难度,另一方面有利于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通过浅层问题为接下来的深层学习做好铺垫。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疑问进行导入,让学生的心中产生疑问,这样才能带着一定的质疑对数学问题展开自主地建构和探索,极大地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在导入环节向学生抛出了疑问,师:“学校附近的光华书店在周六卖出了42本书,每本书售价15块钱,那么这个书店这一天一共卖了多少钱?”通过这一贴近生活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并调动学生以往的认知经验。有的学生认为可以用之前所学的知识来进行计算,比如先算40本书的价钱40×15,再计算两本书的价钱2×15,这样就能得出结果。通过设疑导入,能够进一步打开学生们的思维,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二、创设情境导入,唤起学习情感
情境导入法,是指教师可以凭借丰富的教学语言来构建某种特定的情境,也可以借助现有的媒体资源来创设生动的情境,还可以利用直观的操作演示来营造亲身体验的情境,不同的情境可以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不同的体验,所以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营造适宜的情境,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体验逐渐上升到一个最佳境界,不断提升他们接下来建构数学知识的热情。因此,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某种特定的情境,将以往过于枯燥、沉闷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活泼,进一步唤起小学生内心的学习情感,逐步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时,教师在导入环节给学生创设了实物情境,向学生展示了时钟、手表以及秒表等仪器,并进行了操作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时钟上分针走了一分钟时,秒表上的数字显示多少,让学生亲身体验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此外,教师还可以随机挑选几名学生上讲台来使用秒表,要求学生在“几秒”按停,既可以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也有利于让学生亲身体验一秒、几秒的的时间观念,进一步唤醒他们对时间单位的学习情绪。
三、利用动画导入,引起学生注意
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喜欢观看动画,这一时期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师可以选择利用动画进行导入,将课本上抽象的、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为更直观、更形象的动画演示,以此来给学生的视听感官带去强烈的冲击,充分地引起他们对数学内容的注意,让学生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逐步掌握重要的知识点,与此同时,还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逐步增强他们对数学课程的喜爱程度。因此,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动画来导入新课,通过色彩鲜明的动画来强化学生的视觉体验,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学“数学广角——搭配(二)”时,教师就将关于“服装搭配”的问题整理、制作成简短、丰富的动画视频,并在导入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好奇。通过欣赏动画,学生可以直观地感知到“服装搭配”的界面——有一个小女孩手中拿着三个款式不同的上衣,还有两个长度不同的裤子(每次上衣和下一只能穿一件),动画中自动为她搭配了不同的服装,既有利于调动学生以往的相关经验,也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对“搭配方法”的探究兴趣。
综上所述,教师要努力摆脱以往死板、单一的导入,利用多种新颖、别致的导入方式来引起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关注和好奇,使学生快速地进入专心致志的学习状态,通过设置疑问、创设情境或展示动画等多种方式,将学生的精力、思维力都集中在数学知识上,逐步打开学生的个人思维,为整个数学课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同时,使学生保持长时间的兴奋状态,让他们对接下来的知识或问题展开更高效地探索,加快学生吸收、理解和内化知识的速度,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
参考文献:
[1]罗先玉,罗先豪.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式的探讨[J].科教导刊(下旬),2015(01):120+141.
[2]李检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式的探索[J].现代交际,2016(2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