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思想政治课开放性教学的设计思路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第21期   作者:夏伦芹
[导读] 思想政治学科,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因素,加上社会学科本身的特殊性
        夏伦芹
        肥西农兴中学  安徽 合肥231201
        思想政治学科,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因素,加上社会学科本身的特殊性,学生普遍感到抽象、沉闷、枯燥乏味,缺乏兴趣和热情。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思想政治教学要打破僵化、沉闷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充满情感化、活动化、生活化、自主化的课堂,而谋求开放性教学设计,力求“带给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是构建充满生命力课堂的必由之路。
1、实现课堂情感化,创设师生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情感的过程,情感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列宁说的好:“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就是知、情、意、行诸要素的发展变化过程,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法治观念、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的能力。一个人再丰富的知识,再发达的智力都要依赖情感的力量,否则就不能形成乐观进取的态度,也难以付诸创造、开拓行为,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情感主要表现为道德情感、理智感、美感,而情感教育就是通过培养学生积极肯定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促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真正达到知、信、行统一的的教育途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只有在情感活动中,学生的道德认识才能深深地植根于他自己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表现出来,从而成为坚定的道德信念和高尚的道德行为。
        情感化的课堂离不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心理相融,,心灵上相互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老师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热心指导,既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及首创精神,又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丰富的情感。他们需要理解、沟通、渲染,老师要把课堂看成情感交流的场所,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说真话,培养他们明爱憎,辨美丑的能力,唤起他们探索真理,积极向上的欲望。如在讲“资源和环境问题”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一些对环境污严重的企业深表忧虑,同时对县政府关闭这些企业表示支持。课堂上,只有师生情感发生共鸣和撞击,感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情感生活,师生才能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2、创设生活化课堂,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与指导自我能力
        传统的班组授课制,将学生关闭在学校围墙之内,固定的班级、固定的教材、固定的老师、固定的课表上课,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时间战禁锢了学生的时空,题海战束缚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加之政治课理论性强,比较抽象,说教味浓,不少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思想政治教学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努力拓展课堂教学的时空格局,使之出现弹性化、多元化的趋势,树立“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新课程以广阔的自然和社会为背景,与社会及学生生活实际血脉相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更要注意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引导、启发学生,使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课堂生活化,努力还课堂以生活的本来面目。生活是现实而具体的,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促进学生与自然、社会的内在整合。思想政治教学的生命力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中必须强调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教师除了利用课堂教学的途径外,还可以利用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课外活动,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融入社会的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多方实践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认识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这样外面精彩的世界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联。学生就会感到思想政治课有意义、有价值,课堂教学就成为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最大限度地发挥政治课的价值导向作用。
3、构建自主化的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
        通过创新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品质和公共参与能力。创新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从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的意义来讲,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创新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主体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从思想政治课进行创新教育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来讲,创造教育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实现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创新所需要的主观条件主要指教师和学生。教师应具有创新性的教育观念,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性的教学策略。学生应具有创新精神和一定的实践能力。 思想政治课进行创新教育所需要的客体条件包括教材,课程模式以及学校环境。 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创新来讲,思想政治课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入手:一设计开放的教学创新目标。 二在教学内容知识、思维方式、课程模式上进行开放,坚持主体参与原则、激励性原则、复合性原则,充分思维原则等让学生大胆参与。四通过教学评价方式的变化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发展潜能的桥梁, 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自主性学习逐渐被广大老师所认可,这是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可喜的事情,但就当前的情况看,如何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自主性学习,很多教师还没有正确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埃得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此话颇有哲理性和预见性。现代教育要求老师不仅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和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首先教师在设计活动问题时要适度,既要有一定的尝试,面向大多数学生;又要有一定的难度,要放在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放在学生易混淆处,放在学生思维的敏感区,使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有所收获,有所发展。其次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可以是竞赛、辩论、调查、演讲、分组讨论、探究访查等,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这样才能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仅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调整、控制的过程,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读”、“析”、“练”使之逐步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认识,要协助学生就预习、课堂学习、复习作业等环节制定学习细则,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方法,加强指导,并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予以运用,使之掌握一般的学习方法。学会思考是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适时展露教材中蕴含着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参与到这些思维活动中来,既能更好地理解、掌握、运用知识,又能促进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如在讲授“公民的人身权利”时,老师可引导学生展示教材中蕴含的逻辑思维过程:公民—公民的权利—公民的人身权利—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这个由一般到特殊逐层展开的思维方法,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得到思维训练。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现课堂教学的情感化、生活化、自主化,激发学生创新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火花,把抽象、空洞、枯燥的政治课,搞得有声有色、意境完美、情景交融。不仅能深化教育内容,增强扣人心弦的魅力,而且能达到“道是无情胜有情”的艺术功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