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旻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八中231400
摘要:随着新课改进程不断推进,高中化学教学在讲授化学知识的基础上更为重视中学生对化学知识应用能力提升和化学意识培养。为了促进中学生综合全面发展,化学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水平。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化学素质教育的发展。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笔者就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几点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化学教学;高中化学;中学生
高中化学教学内容中有着丰富的化学实验和原理,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不仅考查高中生的化学基础知识是否扎实,还对其思维推理能力和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有一定要求。因此,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应以学生的能力提升需求为核心,积极地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化学知识点,夯实基础提升化学意识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为高效的学习方法。
一、开展生活化教学
化学现象并不是被关在实验室里独立的存在,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化学现象无处不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有效拓展化学课堂内容,让生活也成为了化学教学的课堂之一。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不仅能够有效巩固所学习到的化学知识,还能培养其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更多地站在化学视角思考问题。此外,生活化教学还能教会学生透过现象分析背后的化学原理,有效提升学生的化学意识水平。
例如在课程《氧化还原反应》中向学生们介绍了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但从化学反应式的角度未免比较死板,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存在的氧化还原现象先启发学生去思考氧化还原究竟是什么?如生活中切开的苹果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表面会变黄,铁制品生锈等,通过生活案例让学生重新审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化学现象。很多学生已经习惯性地忽视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并不会深究其背后的化学原理。生活化教学正是启发学生重新思考和探究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提升其思维推理能力和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开展课堂互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大部分教学时间都是化学教师在讲解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地激发,教学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而教师对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也无法了解清楚,只能在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才意识到学生在哪个知识点上还没有完全掌握。
因此,化学教师应当多开展课堂教学互动,给予学生充足的发展和思考的空间,及时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对后续的教学进度进行调整。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通过课堂互动来将“教”与“学”有效融合在一起[1],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也让化学教学更具针对性,帮助学生不断提升化学学习能力。例如在《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一课中,教师在讲解材料的分类以后,可以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名称,并为每一种分类材料举出实例。学生在举例过程中可以反映出其对材料分类概念的理解是否足够清晰和准确,很多学生虽然在听老师讲概念的时候都记住了,但到了实际举例时却分不清几种材料究竟应该归为哪一类材料。通过学生们的回答,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哪些概念上还存在混淆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再进一步地讲解和举例,保证学生可以更为清晰地理解化学概念,有效提升高中化学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运用实验促进理解
化学实验有较强的直观性和感知性?做好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概念[2]。化学实验是一个动态的观察过程,过程中学生对实验现象记忆更为深刻。教师还能与学生共同分析实验现象和结论,在推理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思路,从而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
例如《化学反应速率》课程中,化学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和生活案例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化学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如烟花绽放、溶洞形成、铁制品生锈,虽然都是氧化反应,但烟花只有一瞬,溶洞却要百年,铁制品生锈只要几年的时间,显然同一反应在不同的条件下速率是不同的。教师可以向学生们展示在不同气体压强下,火柴在同一个倒扣着的透明杯中燃烧至熄灭的时间,气体压强影响了杯中氧气的浓度也就影响了火柴熄灭的时间。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和课堂上的实验演示,可以得出结论在同一反应中,反应速率的大小不能单纯地看数值大小,应化作相同的物质并统一单位进行比较。学生通过观察,记忆更为深刻,促进其理解这节课的结论重点。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化学教学注重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讲解课程时,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思考和探究机会,启发其思考问题的思路,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和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并挖掘背后的化学原理,拓展化学教学课堂,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旭.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50-251.
[2]王帅.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J].品牌(理论月刊),2011(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