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菊平
(和布克赛尔县第二中学)
摘要: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由教师板书授课,学生听讲,并辅以化学实验的方式进行。引入“互联网+”后,将极大地改变传统教学的模式与效果,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 高中化学教学的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地促进教学模式的革新和教育理念的转变,从而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互联网;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一、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作为高中教学的主要科目和内容,高中化学的难度也随着年级的增长而有一定的增加,化学学科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也存在着大量可以操作和实践的化学实验,对于引导学生参与式学习、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化学的知识点繁杂且结构庞大,概念较为抽象难以被吃透和全面理解,加上部分学校的教学设施存在一定弊端,导致很多实验都难以真正开展,使得实际的化学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也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利用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技术,适当且充分运用先进的多媒体等技术推动高中化学教学的教学创新,发展更好、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从而提升教学模式和效率。
在目前的教学阶段,高中化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都不甚理想,学生学习兴趣较低,教师更多地仍以传统的、单向线的教育方式进行化学知识的传授和难题答疑,这样长此以往,容易使得学生疲于学习,主要分析当前教学效果较差的原因有:第一,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师往往在高中的教学中更注重学习的分数和成绩,更多采用难疑答疑和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但由于知识庞杂且抽象,这种教学模式往往收效甚微。第二,教学理念较为固化。多数时候教师还是将自己作为教学的主体,对于学生差异性和学习主观能动性的重视不足,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感较低,被动学习的效果不佳,长此以往会使得学生难以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素养和能力。另外很多教师对于多媒体教学的意义理解不够透彻,使得很多教师将使用新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和信息化工具就是新的教育模式,但这样既没有结合教学内容去展开互联网教育,也缺乏足够的互动交流,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第三,部分教师没有将互联网教学与实际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结合在一起,而是单纯地重视教学形式,却使得学习重点出现偏差,导致教学质量不佳。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化学可行的教学策略
1、拓展化学学习的课程资源与材料内容
化学学科作为一门具有一定发展历史的学科,很多结论和概念都是经过诸多化学家不断实验得到的抽象化和整合性的结果,同时随着当代化学知识的不断发展和学生学习难度的增加,一般的教学内容中需要教师适当和有针对性地拓展一些学习材料和资源,如果单纯学习课本和教材的内容,学生对于化学发展的历史和认知会片面化和局限化,容易使得学生的学习与时代脱轨。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所学的具体教学内容,注重一些学习材料和资料的补充与拓展,从而帮助孩子更多地了解和认识化学知识,拓宽化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与知识点相关的资料和案例,用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历史或者类似的知识给学生讲解,也可与学生分享最新的化学研究成果,让他们明白化学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的价值和意义,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还可以鼓励学生自行查找资料,在课堂上分享,也可以课后任务的形式,让学生借助互联网查找资料、解决问题,从而切实地提升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资料整合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到空间和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难以在需要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的同时,顾及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材料的展示,由于化学知识和概念具有的抽象性,仅仅通过一些板书和文字语言很难全面向学生讲解相关的化学知识,而通过“互联网+”背景下一些多媒体技术手段的使用,教师能够通过设置动态课件、动态实验情境、与学习目标有关的图片、音频和短片音频等向学生展现化学知识,并构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并在学习兴趣的激发中引导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和问题思考。比如在化学学习“分子结构”这一章节内容时,由于分子结构是微观层面的内容,对于高中生而言过于抽象,教师则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展现形式,让学生学习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图,再用立体的3D动画等形式模拟分子运动空间直到它们构成现实中、可观的物品图像,从而直观地帮助学生掌握不同分子的结构关系和相关知识。
3、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活动
尽管互联网背景下引入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帮助开展更多样性的教学的,但是教师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传统教育手段,不能指望现代教育技术完全取代教学的本分和职责。教师应该充分理解教学意义,选择合适的手段将其结合信息技术表现出来,能够教学手段具有多样性,也能促进教学设计和安排的合理性,从而更科学地进行教学。化学作为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高中化学教育有很多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证明理论性的环节,教师也需要通过创设一些合理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更充分地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在正式的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帮助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比如的在学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学习金属物质,在学习完硫和氮的氧化物、硫酸、硝酸等物质后,教师可以用动画视频等形式给学生展示这些物质的作用和危害,还可让学生以“治理大气污染”、“保护水资源”为主题展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形成单独的小组分工协作探讨化学问题。
4、尝试构建系统的网络学习平台
由于课本和学校的知识较为片面和局面,学校可以构建一个系统性的网络学习平台来拓展更多的化学知识面,学校可以通过创设一个网络社区,给学生和教师分别注册对应的学习账户,将一些课外拓展性的学习资料和材料上传到学习平台上,学生可以在联网的情况下,随时随地登录学习平台查阅上传的学习课件、了解更多的化学材料知识,在反复的观看和学习中巩固既有的化学知识,还可以在沟通交流中不断成长。另外网络平台需要还可以设置一些专门的学习任务和计划,安排一些“打卡制”的环节,给学生的学习教育自主评级和评分的空间,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综合水平,并能有效设置学习环节做好预习和复习的学习功课。通过这样一些具化的教学任务布置,使得教学资源能得到整合,也帮助教师把握更明确的教学目标,从而制定更科学的教学活动和计划,帮助学生在互联网背景辅助下,充分获得学习的乐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模式的是充分利用新科技和互联网技术的优势,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展现形式,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2015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这种模式对于教育就意味着教育信息技术上的智能化应用,这意味着互联网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性人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增强学习的兴趣,体会到高中化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提升学习的主动性,能够帮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多方面地感受化学知识,能够更个性化地选择和学习,还可以帮助解决部分实验难以展示的问题,从而使得教学更容易。因此,教师需要充分把握和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学模式和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推送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技术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徐立.网络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创新策略[J].新课程导学, 2017 (29) .
[2]王凤霞.网络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创新策略[J].新课程 (下) , 2016 (11) :76-76.
[3]吴亚男.“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化学人文教育——以高中《化学2》“乙醇”教学为例[J].化学教与学, 2016 (9) :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