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运用微课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0期   作者:李承业
[导读] 在信息社会得到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实现课堂教学与微课的融合已变得十分普及且符合教育变革和发展的趋势
        李承业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寄宿制民族中学  812200
        摘要:在信息社会得到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实现课堂教学与微课的融合已变得十分普及且符合教育变革和发展的趋势。微课作为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一定冲击的教学辅助工具,因其自身具有的优点深受师生青睐和喜爱,在弥补传统教学不足方面发挥着显著的优势。基于此,本文就此为论题,以初中化学教学为切入点,针对微课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具体方法和策略进行阐述,以期为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化学;微课;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实验教学
        初中化学是一门知识点相对繁多复杂且知识内容十分抽象的学科,其中包含有不少概念、公式、定理等单纯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对于抽象思维发展尚不完善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微课作为信息经济迅猛发展背景下衍生的产物,能够使学生的化学学习和认知方式得到优化,使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进而对提升化学教学质量和效果产生积极的促进意义。
        一、优化课前预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来说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能力,它能够让学生在脱离教师的指导下高效地进行学习,是提升自我知识水平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为了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发展,初中化学教师可以从课前预习环节入手,借助微课对学生做出合理、有针对性的预习指导,让学生在微课资源的引导下对分散的化学知识展开预习,增强对新课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有所准备地参与到之后的课堂学习中,推动后续课堂教学的顺利进展和实施。
        例如,以“溶液的浓度”这课内容为例,教师就可以在教学前给学生制作关于本课知识内容的微课,让学生在微课的指导下对所学知识进行预习。在微课中,将什么是溶质、溶质的质量分数、如何对溶质质量分数进行计算以及如何配置特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等内容展现出来,并让学生结合课本找出这些特定的概念,从而了解它们具体所表示的内容,之后,结合相关的实例对这些概念进行深刻讲解。微课后面还有与本课知识内容有关的练习题,学生可以在预习完新课知识后进行相应的练习,从而检验自身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如此,便使学生的预习方式得到了改进和优化,前置性学习得以被充分激活,这对接下来教学活动的顺利进展是大有裨益的。
        二、辅助课堂教学,深度理解所学知识
        化学教学中涉及到很多微观事物的讲解和分析,这些事物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抽象性特征,不仅凭借肉眼难以观察到,借助化学实验也难以将这些事物呈现出来,给学生的化学学习带来了难题。而微观世界的事物对学生来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学生是极其乐于探索的。

鉴于此,为了增强学生对这些抽象事物的了解和认识,初中化学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即影音动画于一体的特征辅助课堂教学,对这些疑难知识点进行重点突破,达到优化学生认知结构的目的,使学生能够更为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
        例如,以“原子的结构”这部分知识内容为例,为了增强学生对原子结构这一微观世界事物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动画演示的形式给学生展示原子结构的构成,核外电子的分布等等,并在直观展示的过程中向学生讲解与原子结构发现历程有关的知识,并结合具体、形象的描述让学生对原子的内部结构构成有深刻的认识。之后,为了增强学生对核外电子分布状况的认识,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核外电子分层排布且时刻在做高速、不规则运动的微课视频,让学生通过反复观看的形式在脑海中逐步形成原子结构模型,从而更为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如此,便将微观世界的事物以清晰、直观的方式呈现了出来,起到了化解教学疑难点的作用,将微课辅助教学的优势作用充分发挥了出来。
        三、结合实验教学,提升学生观察能力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和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是帮助学生更为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的有力载体。然而受实验性质、实验场所以及教学时间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导致有的实验不能在课堂上进行操作和演示,学生也难以对具体的实验过程和知识内容有深刻的认识。而微课此时的优势便充分显现出来。初中化学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给学生展示一些难以操作或是演示的实验,并对实验的错误操作方式进行生动地演示,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锻炼,实验教学效果也得以不断优化和完善。
        例如,以“金属的化学性质”这部分内容为例,鉴于本课涉及到的化学实验众多,一一操作的话不仅浪费时间,也很难使学生对不同实验的微小变化有深刻的认识,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相关的实验微课视频,将不同金属与氧气、盐溶液的反应生动地展现出来,在课堂上结合对相关知识的讲解让学生观看微课,并利用微课的缩放功能对一些细节之处进行放大展示,使学生对不同的实验现象和过程有清晰的认识。如此,便使传统单一的实验教学模式得到了转化,促进了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更为便捷、高效地获取知识。
        总之,初中化学教师应在充分认识到微课教学优势的基础上,紧跟时代的发展脉搏,将这种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科学地嵌入到实际教学中,给学生带来全新的、良好的课堂学习体验和感受,从而最终达到增强学生学习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良茂.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
        [2]卞燕红.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微课应用探究[J].名师在线,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