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丽
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三魁镇中心小学?325509?
摘要:数学学科在小学教育阶段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价值。然而,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效果,促使学生顺利地发展数学思维,也成为每一位数学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对此,教师可以采用细致备课、明确目标、开展游戏等多种形式,在做好教育基础的前提下,助力优质数学课堂的生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备课;教学目标;游戏;生活
随着新课改教育思想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课程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传统小学数学课程的教育模式已经与当前的教育需求不匹配,许多教师也主动地更新以往数学课程的教学方式,尝试带给学生新的学习体会。然而,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最终的收效甚微。对此,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依旧对数学知识有兴趣,促使学生实现数学思维的发展,教师有必要将建造优质课堂,当作现阶段的教学目标,主动地改良传统数学课程的教育手段,并对课前准备、课堂施教过程进行调整,以便在重塑数学教育体系中,带给学生新的学习感受,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和建构。
一、细致备课,奠定施教基础
备课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在备课中,教师会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分析,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同时教师也会进行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的安排,以便在有序实施教学活动中,逐步提升学生建构数学知识的品质。但是,在实际的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许多教师将目光过度关注在课堂上的情况,以至于存在忽视备课环节的情况,使得教师在课堂上遇到一些突发情况时,无法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所以,为了让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做到心中有数,数学教师应当细致开展备课环节,为优质数学课堂的生成奠定基础。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节课中,教师就可以通过精心的备课,为整节课的优质教学奠定基础。首先,数学教师先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建立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了解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中内容的预习效果,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随后,教师再结合自身的教育经验,对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行判断,指出学生的整体数学知识储备情况,以及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建构的能力。其次,教师结合教育大纲的要求,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中的内容进行解读,指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和特征”等内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紧接着,教师结合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设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引领整节课。最后,教师再参考网络上的公开课视频等,预设课堂上可能会出现问题,从而做出事先准备,以便在逐步开展教学活动中,提升《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教学质量。
可以看出,教师做好充足的准备,能够对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在按部就班施教中,真正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质量,促进优质数学课堂的塑造。
二、明确目标,做好教学导向
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一切教育活动的指南,也是教师检验教育成效的标准,一般来说,教师会结合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设定教学目标上的内容,从而支配整个教学活动,推动课堂施教活动的开展。所以,在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中,教师也应当重视教学目标的价值,主动地根据课本上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等,制订出相对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以便在目标的导向下,能够有效地安排教学环节,精准把握教学的节奏,从而让数学课程的教学更有价值。
例如,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中为学生讲解“笔算除法”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分析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之后设定如下目标:1.学习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笔算除法的算理和试商方法;2.学会用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和书写格式;3.强化学生的迁移思维,引导学生感受除法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能够懂得应用除法知识解决相关问题。随后,教师以上述目标要求为导向,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安排,以便在按部就班实施教学活动中,逐步落实教学目标要求,逐步提高笔算除法知识的教学质量。
显而易见,教师围绕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教育大纲中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为学生设定精准的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导向进行教学活动的精准安排,能够有效落实教学目标,真正地提升数学课程的教育品质。
三、利用游戏,调动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走进新课的动力,当学生对一件事物有兴趣时,学生也会主动地消耗自身的精力,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而当学生对一件事情没有兴趣时,学生也会表现出排斥的行为,潜意识拒绝消耗自己的心神。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教师有必要为学生设定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而相较于其他学习活动来说,游戏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所以,在为学生介绍数学内容时,教师也要利用游戏活动活跃数学课程的教育氛围,让学生从游戏出发看到数学课程的乐趣。
例如,在《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教师就可以借助游戏活动的创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下,教师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习题录入计算机中,使得每张幻灯片对应一道习题,从而完成游戏课件的制作。在课堂上,教师先为讲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运算法则,为学生参与游戏活动铺垫基础。随后,教师为学生讲述游戏的基本规则:学生将目光放在荧屏上,当滚动的荧屏暂停时,学生对荧屏上出现的习题进行计算,对于计算速度最快且正确的学生,获得一轮游戏的胜利并积得一分,在游戏活动结束后,对于积分最高的学生获得胜利。紧接着,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游戏课件展示给学生,并按照如上规则展开游戏,促使学生在玩乐的同时,反复练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逐步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
由此可见,教师将游戏活动与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能够让学生在玩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建构,从而逐步提升学生建构数学知识的品质。
四、融入生活,强化应用意识
现实生活与数学课程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在小学阶段,教师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所以,为了搭建优质数学课堂,教师也不能摒弃生活元素,单纯地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而是要在数学课堂上贯穿生活元素,使得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以便学生可以形成生活化的数学视角,懂得从现实生活中找寻数学元素,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例如,在《公顷和平方千米》这节课中,在课堂的一开始,教师先利用生活情境进行导入环节的设计,使得学生从自己熟悉的事物出发,对新课内容产生好奇心,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走进新课之中。紧接着,教师再以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作为案例,为学生介绍如何利用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可以再为学生展示一些生活化的习题,引导学生从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内容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以便学生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真正地提高对知识进行应用的能力。
基于上述案例可见,教师将生活元素贯穿在课堂的始终,能够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数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促使学生从数学学科出发,探寻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路,逐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总而言之,优质数学课堂的生成并非在三言两语间就可以落实的,在未来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中,教师也应当针对现阶段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传统数学课程的教育方式进行调整和优化,以便在打造全新数学课程教育框架中,重焕数学课程的生机,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力,从而逐步促进优质数学课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华.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农家参谋,2017(19):116.
[2]韩旦.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管理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9):76.
[3]陈斌.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华夏教师,2017(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