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生霞
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保安第一幼儿园 717500
摘要: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启蒙教育阶段,其整体的教学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智力开发、思维拓展以及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所以学前教育活动对于幼儿的学习与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大部分的学前教育都普遍存在着师资力量良莠不齐,以及学前教育形式和内容单一僵化等问题,需要学前教育工作者积极改进与完善。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对策探究
前言:新时期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素质教育的推行也为幼儿学前教育的创新与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这就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能够不断反思和总结自身实践教育的弊端所在,并秉承着素质教育理念,立足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积极探索和创新学前教育形式和内容。从而能够构建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体系,实现幼儿的全方位发展。
一、当前幼儿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存在不足
纵观当前我国幼儿学前教育的实践教学工作可以发现,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而幼儿教师的师资水平不高也成为了目前较为常见的新时期幼儿学前教育问题。幼儿师资水平普遍不高,是由于我国长期的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所形成的传统发展模式和低门槛的幼儿教师选拔所导致的。因此,现阶段大部分幼儿园的幼儿教师虽然具备传授幼儿基础知识的教学能力,但是却普遍缺乏良好的素质教育观念。这也导致幼儿教师在进行幼儿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对于幼儿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视与有效培育。除此之外,幼儿教师在日常的学前教育活动中,并没有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和指导者的作用,而是总以绝对主导者的姿态对幼儿下达教育指令,以致于幼儿的学习主体性得不到有效发挥。
(二)教师的教学形式和内容缺乏创新
由于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目前我国许多的幼儿园都出现了“小学化”的教学倾向,大多数的幼儿家长都会盲目地认为在幼儿园接受小学教育有助于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和综合成绩。这也使得很多幼儿园都会用“小学化”教学来作为吸引生源的主要内容,但是却严重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以致于幼儿教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不仅传统僵化,而且还普遍缺乏创新性和科学性。幼儿大多都处在心智思维尚未发育成熟的阶段,所以这一时期幼儿教师应当注重激活幼儿的思维能力,促进幼儿智力开发以及有效发掘幼儿的内在潜能。而不是一味地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来传授小学相关的教育内容。长此以往,也会促使幼儿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甚至还会让幼儿产生抵触和厌倦的学习心理。
(三)幼儿园的教学资源较为匮乏
从目前大部分幼儿园的教学资源配置上可以发现,许多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和教学材料都相对匮乏。游戏化教学可以说是学前教育的主要教学形式,但是当下多数幼儿园在开展游戏化教学活动时,总是会依赖于固有陈旧的大型游戏设备,因而普遍缺乏丰富多样的游戏教学材料,进而使得幼儿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十分低下。再加上,幼儿阶段是提高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最佳时期,所以幼儿教师应当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开展丰富多彩的幼儿教育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幼儿的内在潜力和创造思维可以得到有效地激发。因此,幼儿园一定要加大对于幼儿教学资源的投入力度,尽可能地结合幼儿的实际数量和发展需求,引入先进且科学的幼儿教育材料和教学资源,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二、有效改善幼儿学前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注重提升幼儿教师专业素养
要想有效改善幼儿学前教育问题,首先就需要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引导者,其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直接决定着幼儿启蒙教育发展的好坏。因此,幼儿园应当加强对于幼儿教师的专业培训和思想引导,促使幼儿教师可以明确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进而能够着眼于幼儿的终身发展,重视对于幼儿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培育。与此同时,幼儿教师还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引导者的作用,在实际的学前教育活动中,能够有意识地深化对于幼儿兴趣的的调查研究,更加全面的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发展需求。从而有助于结合幼儿的兴趣所在和学习需求,不断完善和优化自身的学前教育活动内容,促使学前教育活动的整体质量可以得到全面提升。
(二)积极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幼儿教师在开展学前教育活动时,应当强化对于教学方法创新活动的重视,进而能够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创新多样化的学前教育活动。同时还要确保学前教育活动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并根据不同的教育活动适当地投放相应的教学材料,以此来提高幼儿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可以为幼儿营造一个积极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幼儿能够实现全方位的发展。例如,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思维,开展多样化的主题游戏教学活动,如益智类、手工类、科学类、艺术类和合作性质的游戏活动,并设置相应的游戏区域和游戏材料,让幼儿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艺术修养和智力都可以得到全方位的锻炼与发展。
(三)加强幼儿德育渗透教学工作
随着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理念,德育教学也成为了我国教育工作者落后素质教育的主要举措。尤其是对于心智思维尚未发育成熟的幼儿来说,这一时期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道德修养和价值观念的关键时期,所以幼儿教师更要加强对于幼儿的德育渗透教学工作。因此,幼儿教师要在日常的学前教育活动中,有效提升幼儿的思想道德水平,帮助幼儿成为懂礼貌、讲文明和有爱心的好孩子。教师的教育工作也要始终以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化差异,并给予幼儿足够的耐心和爱心,与幼儿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这也是开展幼儿德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进而就可以从幼儿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教育入手,通过采取幼儿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比如德育动画短片或是情境模拟的方式来潜移默化地提升幼儿的思想道德品质。
(四)构建良好家园共育教学体系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于幼儿的学习和成长同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的健康成长仅仅依靠学前教育是无法实现的,还需要家庭教育的有效配合与共同协助。因此,幼儿教师要有效实现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的优势互补,携手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引导幼儿家长能够树立正确的育儿理念,并积极参与到学前教育活动中来。
例如,教师可以在幼儿刚入园时就建立一个孩子的家庭档案,及时登记父母双方的联系方式,了解孩子家庭的一些基本情况。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可以通过现代社交平台,与幼儿家长及时沟通与交流,让家长可以随时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内状况。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积极传授给幼儿家长一些正确科学的教育观念和家庭教育方法,进而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个和谐友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总而言之,新时期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不断加快,但是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也逐渐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这就需要学前教育工作者应当紧跟时代发展的趋势,明确新课改所倡导的素质教育内涵,并积极实现自身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从而能够立足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不断完善和优化学前教育形式和教学内容。与此同时,幼儿园还要注重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积极创新多样化的幼儿教学活动,加强幼儿德育渗透教学工作,构建良好的家园共育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陈继爽.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教育研究,2017,2(12).
[2]韩荣雷.新媒体环境下幼儿教学活动设计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7.
[3]梁巧莉.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与区域活动有效结合研究[C]..教育理论研究(第十一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