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秋香
南安市金田小学 362341
摘要:数学这门学科是学生感知世界和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不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离开来,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策略,落实生活化教学理念,有助于在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之间建构桥梁,促使学生在数学和生活的碰撞中利用已有的生活警长展开学习。本文基于小学数学教学,分析并讨论了生活化教学视角下的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学习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建构的数学课堂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借助生活化教学语言拉近学生与学习之间的记录,并促进学生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数学教学内容要凸显实际生活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地位,借助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促进学生生活经验向学习经验的迁移,锻炼生的学习能力,并加强课堂的教学效果。笔者在了解与生活化教学理论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在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先将开展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的经验分享如下: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入生活化数学教学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的教育目标为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校教育目标开始丰富,整合了与学生学校学习和社会生活相关的内容,更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此为基础,教师自身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明确实施教育措施和管理措施的目的,也从自身的文化水平建设和专业能力建设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避免学生形成“成绩唯一”的不良学习心态。立足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积极挖掘中课本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素材,以符合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规律的方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不仅从课本中学到知识,还能够意识到身边的数学现象、数学规律与数学问题。
例如,讲解小数除法的计算时,首先要确保学生理解计算小数除法的意义,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一同探究生活化问题。教师先出示几个小数除法的算式,让学生观察小数除法算式与之前学习哪种算式类似,调动学生的已有记忆,并借助生活实例与学生一同分析小数除法的计算。教师:“妈妈在回家的路上途经两家商店,而每家商店内的蒜苗价格不同。其中,甲商店的三斤蒜苗售价为13.5元,乙商店的四斤蒜苗售价为17.6元。请问:妈妈在甲乙哪个商店购买蒜苗更实惠?”购物问题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在学生列出算式后,询问学生这是什么算式,再联系教师在授课之初就出示的小数除法算式,组织学生说说计算该算式的意义,从探究应用题目的解决到讨论小数除法的意义,根据学生小数乘法和整数除法的学习经验,促使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另外,在进行完该问题的探究,教师可鼓励学生参与家庭生活,在跟随父母一同买菜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
二、探究生活问题,落实生活化教学
将数学学习、生活实际与教学问题结合起来,通过搜集资料、分享信息、探究问题,促进学生获得探究数学问题的积极体验,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化问题的解决增强学生的综合学习素质。在实际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很多,除了教材和教参中可以参考的实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需要不断发现并总结。在课堂中不断引入生活实例,有助于学生通过问题明确学习目标,不再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是为了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是为了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教师在组织学生探究生活问题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生稍有懈怠时引入生活实例,活跃课堂氛围,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收获成就感。
例如,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按照教材中的设计和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教师应该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探究过程,从而让学生在明确公式原理的基础上学会灵活应用。首先,教师展示平行四边形的一块草坪,并告知学生求得面积的必要条件,如平行四边形的草坪底为15m,高为10m,要求学生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草坪的面积。这是源自学生生活中常见现象,将日常现象赋予数学数值,变为学生可以探究的题目。但是学生并不能直接测量出现在屏幕上的草坪的实际面积,而是需要先探究出平行四边形的计算规律。其次,教师从学生现有的学习经验入手,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方式,组织学生通过手中的学具进行实际演练,探索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规律。教师:“我们并不能直接测量出屏幕中的草坪的面积,那么,可以通过我们手中的哪些工具去测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得出面积计算方式呢?”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看法与意见,再将小组的解决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呈现出来,学生可以根据动手操作得到一个新的平行四边形,并就此探究其面积。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操作意图,了解学生小组的合作方案,帮助学生一同完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探究。最后,将学生探究出来的计算方法套用在课堂教学之初呈现的平行四边形草坪上,将学生的数学知识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三、注重学以致用,实现课内外连接
无论是教师精心创设的生活化教学情境,还是为学生提供的生活化学习素材,都是为了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足够关注,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学生学习的价值,并不仅限于在课上跟随着教师的脚步一同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学生自主应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往往更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的学习目光不再局限于课堂中,而是意识到课下广阔的学习空间。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意识有待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刻意引导学生将学生重点放在数学知识的应用上来,通过不同的例题分析,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具体题目中的不同作用。通过课上学习任务的设置,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在确保学生能够完成探究性的课外作业后,教师可整合学生学习内容,为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机会,促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数学现象,搜集相关数据,整理出数学题目并计算出来。
例如,在学完条形统计图后,学生对课本中呈现的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意义有所了解,明确条形统计图中各项数据的价值,并掌握了绘制方法。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中学段学生已经能够自主完成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因此,在设计课外作业时,可要求学生向父母了解去年全年家庭的用电费用,将全年的电费支出资料做好统计,整理并设计为条形统计图。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缴费盛行,调取一年的缴费记录和消费记录并不困难,学生要根据数据设定好单位,完成条形统计图的绘制之后,还要了解电费支出的高峰以及其可能的原因。整理条形统计图中涉及到的数学数据,设计出具体的一道题目,并写出计算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自主涉及题目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搜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总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指向学生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搜集生活化教学的素材,利用好教材和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合理创设生活化情境,促进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完成知识的迁移和建构,最终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除此之外,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并不仅限于课堂,学生在课下接触到学习素材,也能够以数学思维展开思考,从而达到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文锋. 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14):49-50.
[2]黄家楣. 浅议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新教师,2017(9):66-67.
[3]张洪梅.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