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如何运用情境教学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0期   作者:桑晓萌
[导读] 数学作为一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型学科,不仅要求学生要学会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
        桑晓萌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郁光小学      252300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型学科,不仅要求学生要学会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更要学会在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灵活运用知识。尤其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要改变以往的传统的枯燥无味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方式,而是应该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年龄特点出发,来创设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情境,因为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是占有重要地位的,不仅能够改善学生对数学的陌生心理还能让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情境氛围中快速地掌握知识,进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创设有趣情境;创设探究情境;创设生活情境
        毋庸置疑,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只是一味地讲解课本知识不但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还容易降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进而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因为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学生的投入是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想办法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在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的基础上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以让学生从被动地学习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由苦学到乐学,这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具体如何来创设情境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呢?教师又该创设什么样的情境呢?这都是本文接下来将要探讨的问题。
        一、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生具有爱听故事的特点,而兴趣又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在通过运用情境创设来展开小学数学的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以使得学生可以置身于故事情节中来学习数学知识,不仅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对数学的学习中去,还能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印象。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小学生都爱玩游戏以及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来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以让学生可以在游戏情境中边玩边学,学生为了赢得游戏就会集中注意力来听教师讲解的知识,并展开积极的思考,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快速掌握还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力,以让学生可以在游戏中形成适合自己的数学技能,进而树立学生的数学自信,使得学生在有趣的情境创设中爱上数学课。
        例如,在教授“统计与概率”时,我首先会先通过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的方式来引入本节课程:“喜羊羊过生日,大家都来祝贺并带来了很多礼物,有的小羊送的是鲜花,有的送来的是苹果请大家根据接下来展示的图片来为喜羊羊统计一下它分别收到了多少支鲜花,多少个苹果吗?”,然后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我会通过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以让学生可以看到更加直观的故事内容,紧接着我会通过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的方式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不仅让学生可以在数学游戏中巩固自己的数学知识,我还能根据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来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在数学课堂上创设有趣情境的方式不仅能迅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前的学生之间的嬉戏打闹中转移过来,还能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且还能让学生在游戏或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数学自信心的目的。
        二、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小学生除了具有爱玩的天性之外,还具备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所以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的讲课过程中,及时地把握时机来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以让学生可以自主进行对数学知识的探索。

这不仅能够挖掘学生的数学学习潜力还有利于开启学生的心智进而增强学生的数学自信,特别是对于课上的一些重难点知识来说,很多学生觉得费解,甚至完全不懂,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疑惑提出质疑。因为问题是学生思考的起点,学生只要提出疑问才能进一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设置巧妙的问题情境的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还能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及时地调整课堂教学计划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进度。
        例如,在教授“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我会先通过多媒体来进行图片演示:“把与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的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实物都都展示出来”,并在以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知道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吗?”,因为这个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但是我在借助多媒体画面来吸引学生注意的同时,并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我会为学生加以明确和指导,以让学生可以更容易地理解知识。有时候,我还会在讲解的过程中故意出错来创设一个问题陷阱情境,以让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自己提出质疑,这样不仅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让学生下次再遇到此类问题时可以“避开陷阱”。最后,我会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究情境,并向学生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再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以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小组讨论中,进而在满足学生表达欲望的基础上,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以及团队协作意识,并让学生可以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三、创设生活情境,改善学生陌生心理
        数学是生活的数学,生活中也处处存在着数学知识,所以教师要想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学质量,就要从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出发来创设一个生活情境,以让学生可以在熟悉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来为学生创设实践性强的生活情境,以让学生可以在情境中忘记了自己是在学习,进而在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还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情境学习中去,促使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进而达到拓展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数学理解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教授“表内乘法”时,在教授给学生最基本的计算方法之后,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还不是很熟练,然后我会从学生最熟悉的课桌入手,来把数学知识中最枯燥的数字变为生活中的课桌来展现在学生面前,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的课桌,一排8张桌子,一共有7排,来让学生计算教室里一共有多少张桌子,通过这样让学生不仅学到了乘法的意义,还能提高学生的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除此以外,我还会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方式来让学生自己动手数一数到底有多少张桌子,以让学生在“数桌子”的过程中意识到“加法和乘法”的区别,进而意识到“乘法”的规律和意义所在,这不仅很好地锻炼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提升树立数学意识,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总之,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学习而创设的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环境,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和形成数学应用能力的平台,所以教师要想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创造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并且还要改变千篇一律的固定的情境创设模式,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及时的创新和改进创设情境的方法,以让学生可以在创设的学习情境中更加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师还可以在创设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来进行探究学习,以在挖掘学生学习潜力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最终达到切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春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4)
        [2]田香花.试述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情景创设[J].新课程(小学版),2009(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