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蓉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第一小学666200
摘要:随着数学教学改革中对课堂教学方式的不断改变,对于课堂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加重视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自主性的引导。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数学学科时,更加需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针对于课堂教学方式,实际上可以发现,互动教学在课堂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中良好的学习状态。况且结合课堂互动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积极性,不断帮助学生在学习能力上有所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互动教学;集中学生精力;活跃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思考
由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课堂中进行集中注意力进行听课的时间比较短,作为小学教师,实际上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不能够对学生进行过多的约束,反而会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不利于学生学习。而且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课堂中有时难以真正地深入到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实际上还是需要教师更多地引导,帮助学生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结合课堂教学方式,那么课堂中教师应该如何具体展开课堂教学措施呢?这也是笔者将要进行探讨的问题。
一、集中学生精力
数学学习比较重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这也是由于学生会注意力不集中的话,就会很大程度上漏掉一些教学环节,从而影响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而教师在课堂中需要进行讲解的课堂教学应用也比较多,很多情况下无法真正的顾及全部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课堂中的教师单纯进行课堂教学的话,实际上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听课情况。结合课堂活动的方式,实际上就可以让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及时把握好学生的课堂听课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例如,在进行“平均分”这一小节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对于平均分学生的认识是什么,可以学生进行回答,实际上这个问题由于学生也比较了解,但是由于与数学中的平均分不太一样,所以课堂上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问题的回答,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当中。在教师进行讲解之前,可以结合学生在生活当中遇到的一些有关平均分的问题,可以辅助学生进行理解。最主要的就是通过互动的形式让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集中的状态,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课堂教学知识。
二、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氛围对于学生听课也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如果课堂教学氛围活跃的话,就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去回答一些问题,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
结合课堂教学的方式,教师也可以很好地利用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带动课堂学习氛围,学生也就可以在这样的氛围当中更加热情地进行学习。同时活跃的课堂氛围还可以延长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中保持更长久的积极性状态,从而高效掌握课堂教学知识点。
例如,在进行“统计”这一小节时,由于统计实际上有很广泛的应用范围,那么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很好地结合一些统计在生活当中应用的实例,给学生进行讲解。比如说教师可以运用,班级学生对什么最感兴趣这一个事例,针对于学生人数进行统计,然后构成一个简单的统计图中,那么学生就会有意识认识到统计图的应用范围,这样在分析统计图的有关内容时,学生就会更加容易理解。课堂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互动,提高学生课堂中进行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课堂内容。
三、引导学生思考
数学知识点学习需要学生参与其中,在教师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学生也需要跟随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认真思考,这样才会更快的知道自己有哪些知识点没有真正的掌握好,那么通过课堂的互动方式实际上就可以很好的让学生保持课堂思考的状态,在教师教学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课堂知识点学习。由于小学生的一些思维能力比较薄弱,在课堂中学习数学知识点时,只有在一些教学问题的引导下,才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思考,提高知识学习效果。
例如,在进行“找规律”这一小节,由于这一小节是属于有关找规律相关的知识内容,比较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课堂中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一些问题引导让学生进行思考。由于在找规律当中的一些题目中,并不是说有固定的方式,实际上还是需要学生自身的思考,因此课堂中教师就需要不断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生有意识学会解决。这样实际上也就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更好的进行学习课堂教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思考能力。
总而言之,课堂互动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课堂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让学生更好地去学习知识点深入理解知识点。同时,还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特别是针对于小学生来说,更需要在这个阶段,打好知识基础,便于后期知识点更好的学习。作为教师还需要不断改正教学方法,结合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状态,调节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真正的在课堂中得到学习能力上的提高。对于如今的课堂教学,课堂中教师更加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在教学方式上不断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陈星学.小学数学课堂师生有效互动策略的研究与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4(03)
[2]曾红英.谈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