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东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思源实验学校
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以目标的达成来指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少专家认为:现代的有效教学比传统的有效教学更注重社会性,更体现个体的主体价值。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对预期目标的圆满完成。体育健康课堂有效性应表现为课堂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学习收获明显;教师上课轻松,组织有条理;器材和场地利用率高,无资源浪费。换句话说,教师在相对轻松的工作状态下,使学生在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下,能充分利用所有场地与器材获得最大的收获,因此,要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端正学习态度,提升课堂的有效性。
面对新课标的要求,体育教师要不断优化体育课堂教学,通过实施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丰富多彩,高效优质。
近几年来,我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通过下列做法,取得了显著进步。
一、师生互动,提高兴趣
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人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兴趣是需要的一种表现方式,人们的兴趣往往与他们的直接或间接需要有关。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就会产生接近这种事物的倾向,并积极参与有关活动,表现出乐此不疲的极大热情。
体育课的特点是不停学习与不停的实践的反复循环,老师一味的口令指挥学生进行学练久而久之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使学生失去兴趣。教学实践给我的体会是老师的主动参与会极大地带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也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程度。教师的适时参与、有目的的有声引导,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教学效率。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一定是环境下要放下架子、勇敢地投入到学生的练习中去,用行动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我曾经和学生比赛垫球,还和学生比赛比立定跳远,看看师生谁跳得远。素质课上比谁跳绳跳的多、篮球课上的三对三或是罚篮(定点投篮)等,只要有老师参与的项目学生都会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
通过自学活动,师生之间的亲和力迅速培养起来,体育课出现了其乐融融的良好局面。
二,精心设计,优化结构
我在指导学生学习“快速跑”时,我首先给学生讲解,让全体学生明确“快速跑”是学生生活最基本的技能之一,也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方法之一。课堂上主要让学生了解快速跑的正确姿势,掌握基本的动作技能,能结合自身情况有意识地运用掌握的方法锻炼身体,提高快速跑的能力,跑的轻松自然。发展速度、灵敏、力量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节情绪,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快速跑”的安全要领等。
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我着力突出教学设计和学法的结合,在设计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遵循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体育教学原则,使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在学法上我完全打破以往的以教师为主线的教学设计模式。
过去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首先示范正确技术动作、分解动作教学、完整动作教学、错误动作纠偏、复习巩固、最后进行考核、达标。这种模式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一直处于盲从状态。
通过新课标的学习,我把重点放在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上,培养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给予学生主体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上,重点突出三种教与学方法,“观察比较”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尝试、体验、观察、发现、纠偏、实践到成功这样一条学习途径,挖掘了每个学生的潜能,大家“互助改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教师的助手,最后分组探究、合作交流实现“成果共享”。教学过程中,以快速跑为主线,趣味游戏为辅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练兴趣。在评价方式上,把学生的自评、互评与教师的点评相结合,使学生鉴别能力得到发展。在能力培养方面,通过锻炼小组互助学习和小组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和主动锻炼身体的习惯,发展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我这样设计的成功之处: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为目的,使学生在运动体验过程中,通过身体练习实现教学目标;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主体学习意识。每个学生一点一滴的变化,都能让同伴鼓舞,使所有人都能分享他们微小的进步,这比单纯的学会一、两个动作,其意义要深远的多。学生在体验动作后,分组探讨环节更为突出,学生获得的体验就更具体,用他们自己商讨的办法解决问题,他们更易接受。
三、有的放矢,分组教学
古人常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按技术和性别把学生进行分类分组教学。
我通过对学生的测试,根据学生对某一技术的达标程度进行分组。分组教学从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考虑,具有灵活性,实效性,针对性,但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它适合于复习课的教学,对技术要求不高的教材授课和身体素质训练等不适用。然后按照性别差异进行分类。学生在体育中表现出来的最明显的差异。男生在速度,灵敏性,力量上占优势,而女生在柔韧,协调性方面占优势,男生积极,灵活反应快,但是自控能力差,女生细致,好静自控能力强,但是惰性大,怕累。针对这些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将男女方程两组,明确各组的目标,有区别的进行练习。②在分组练习的基础上,公开各组的标准。让男生集中精力,勇于超越;让女生认识到自己的差距,赶超男生,确立自信心。③男生组和女生组开展小型多样的竞赛,以促进男女生练习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还可考虑到学生性别间生理和心理的差别,如中学选修内容教学中男生选择武术足球手球等,女生选择羽毛球,健美操,艺术操等。在具体实施中,有时按学生体形分组教学。中学生的提醒大致可分为矮小型;肥胖型;瘦高型。学生不同的体形往往具有不同的动作行为特征。在体育课上矮小型善于技巧练习,身体比较灵活柔韧性较好,但缺乏力量。肥胖型适合力量型项目,如投掷类练习。瘦高型学生善于跳高,跨栏,跳远。
四、创新方法,提高素质
《课程标准》提出体育与健康学习的重要目标,是达成其它学习目标的基本途径。如何创造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课程标准》的要求呢?北师大学者贾齐老师提出了“曲线式教学”的构想,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运动情境或运动课题,学生表面上看是循着一条曲线学习技能,导致了运动技能获得效率方面的损失,但是这种损失在另一方面,却通过学习能力和学习精神的培养这一教育意义上的价值的实现得到回报。“曲线式教学”为改变传统的传授教学方法,为“启发式”、“发现式”教学方法创造了有利条件。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以学生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发展为主旨的自主学习得到了弘扬。也为改革和创新适应学生发展的技能教学方法提供了思路。
《课程标准》把教学内容理解为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手段。这就意味着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学生、教师的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使体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如在教学中引进软式排球运动作为教学内容时,可根据学生的需要选取不同重量的软式排球,同时规则也可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当因传球不好而使比赛经常中断,可以采用球一次着地后再击球的方法;也可以一个人连击两次球。总之,让学生通过比赛理解技术的意义,并自然地掌握技能。
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去科学地选择和运用。只要教师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自身特长对各种教学方法加以灵活运用,并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创新,那么,体育课一定会成为受广大学生欢迎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