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楠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重庆北碚 400700
摘要:要想学生成绩好,班级管理需要班主任认真思考。班级管理的目的是辅助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发展。良好的班集体才能让学生积极进取、健康成长。因此,创建有凝聚力和归属感的班集体,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和引导作用极其重要。
关键词:班级管理
一、小学班级管理常见问题
(一)、学生不遵守规则
大部分小学生好动、易兴奋,他们对生活充满了好奇,特别是低年级的小朋友,他们没有太强的规则意识。因此,他们往往在兴奋中容易遗忘规则。近年来,独身子女比较多,留守儿童也不曾减少,忙碌的家长容易忽略对孩子的监督。有时上课爱说爱动,不遵守班级规则。
(二)、班级凝聚力不强
小学生喜欢结队玩耍,容易形成小团体,小团体之间的争吵,不利于班级的团结。班主任如若单单以成绩论英雄,会使学生缺少对班级的向心力,班级只会是一团散沙。活动时间较多,课外、校外活动时间较少。或者说,虽然有不少集体活动,但是缺乏针对性的设计,班集体活动形式单-一、不吸引学生,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三)、班级学习氛围不强
学生在学校主要的活动是学习,在教育教学中,如果孩子们一心想着来学校玩乐,只想贪玩、只想吃零食,不想读书、不想交作业,也容易影响其他同学学习。
二、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一)、共同完善班规,建立并完善奖惩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班要管理好就必须制定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如考勤制度、纪律卫生检查制度、公物保管制度等。这些制度教师协同班干部制定,然后交于全体同学讨论、修改、补充。最后由班主任发布实施。制度建立之后,关键看执行。这时教师一定要率先示范,起领导带头作用。
在小学班级制度环境建设中,具有特色的班级管理方法是教师的奖励与惩罚,小学生看重教师对他们的奖励与惩罚,在他们心中,教师的奖励与惩罚就是判断对错的标准,所以奖励与惩罚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最常用。在实行奖励时,教师要做到实事求是、一视同仁,可以对奖励的行为与成绩提前做好规定,师生都认同的行为才能进行奖励。
(二)、选拔和培养班干部
一个班级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班干决定的。所以,要选拔和培养好班干队伍,放权给他们,达到学生管理学生的效果,班主任工作才能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实行“班务”自治。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班主任根据小干部实际状况,建设小干部队伍,使中队委员、小队干部及各科课代表相互协作,提高办事效率,促进班级管理工作。
在班干部任职期间,教师应在班级中表扬班干部的优点,树立其威信。班主任还应鼓励班干部要自信,敢于在班级中做事、为班级发声。最重要的是,教师还应严格要求班主任以身作则,为班级做表率,自己也要不断进步。当然,班干部之间也需要班主任的调节,培养其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处理事务要及时、公正。
小孩子发生矛盾是正常的事,教师应及时把发生矛盾的学生叫到办公室,让学生自己陈述事情的经过,先自我反思后,再和学生商量怎样处理,力求做到公平公正,也给学生一个知错就改的机会。孩子会和家长说在学校发生的事,以防家长误会事情还没处理,当天的事情尽量当天处理。
(四)、共建班级文化氛围
良好的班级建设,更是班级内学生的学风、班风、价值观念的体现。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头羊,一定要规范自身言行,身体力行,发挥积极示范作用。班主任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困惑,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班级认同感和归属感。
(五)、教师语言艺术
教师的语言要有人情味。特别是班主任,需要既严格又和蔼可亲,在与学生交流中,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当学生犯错时,教师一味的训斥是不足取的。这样很容易使学生形成对立情绪。老师可采取“宽容、转换、停顿、幽默、冷却”等等谈话艺术。
教师的语言要充分具有激励性和导向功能。多赞美学生,比如采用榜样评价法:“这一组同学表现最积极,发言很有道理,其他组同学也要加油哦!”再如,采用赞美评价法:“哇!她的想象真美呀!让我也仿佛置身于仙境!”等等。使学生在老师的赞赏中领略到成功的自豪感,自然也会更专注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去。
教师在课堂上饱满的精气神、富于变化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调和语气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教师在课堂上充满激情,才能更好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去更好地完成任务、去思考、去解决问题。
(六)、班级需要团体游戏
校园活动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载体,能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和表达,使学生在共同的目标和任务驱使下加强对话、交流,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午间时分,老师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多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凝聚力可以尝试多组织一些对抗性活动,在活动中让同学熟悉加深交流,最好能够安排有点对抗性的,既增加了班级荣誉感,也让学生之间更加团结亲密。
(七)做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家校一体,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和教师的工作,还是家长的任务,因此,班主任应当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对于留守儿童,班主任往往难以与身处外地的父母取得联系,老人家对于对孙辈的溺爱、对教育方面的局限,较难配合班主任的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班主任还是应当积极通过电话、微信等形式与学生父母取得联系,及时通报学生的在校情况,督促家长学生进行交流,督促他们好好学习,不要让学生觉得没有人管。对于和家长一起生活的学生,可以通过与家长的交流了解学生最近学习出问题的生活原因,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总结
提高班级管理技能,班主任也要提升自身的思想理念。管理一个班级,就如同掌管一支军队或者主管一个企业,既要有战略,又要有战术。战略上要能够理解纵览全局,明察秋毫,熟知每一个学生的学情与性格特点;战术上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求同存异中展示不同学生的风采。
参考文献:
班级环境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郑刚.西部素质教育. 2016(23)
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N]. 王玉华.??语言文字报. 2020-08-14 (006)
班主任要学会“无为而治”[N]. 刘连英.??中国教育报. 2013-04-17 (010)
浅谈班主任如何有效管理班级[N]. 吕杰. 黔西南日报. 2020-07-02 (007)
试析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J]. 甄静蒲.中国校外教育, 2018(14) :38.
试论小学班主任治班之道[J]. 何光君.中国教育学刊,2017( S1) :32-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