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1/3/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32期   作者:邬凯利
[导读] 小学阶段,数学学科无疑是一门核心课程,极其重要
        邬凯利
        垫江县文化路小学校    重庆垫江    408300
        摘要:小学阶段,数学学科无疑是一门核心课程,极其重要。在新时代教学背景的前提下,创新教学已经成为现代化教育的代名词。随着高效课堂理念的提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其次改善和创新教学方法,建立友善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推动高效数学课堂的改革,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创建方法和反思点。本文就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课堂教学
        引言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能完成学生知识的获得、学习能力的提高、精神品质的培养,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取最大学习效益的教学活动,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多元发展、终身发展和创新思维,“学会知识—形成能力—学会运用—学会创新”,整个知识内化过程都要求在单位时间内实现最大限度、最大可能。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所以,探究高效课堂的构建十分重要。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相对单一,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主要表现为理解和记忆,课堂氛围更加被动、严肃、无趣,易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其产生倦怠情绪,阻碍学生学习。但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正逐渐发生改变,课堂教学由“教”向“学”转变,强调师生间的有效互动,重在促使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培养其核心素养,提升教学品质。
        2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1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课前应全面了解学生
        (1)课前教师应该做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应该了解到哪些学生不善于发言,了解到哪些学生练习不认真,了解到哪些同学不能按时完成课堂作业。只有了解了学生方方面面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上课时,适时提醒,适时鼓励,课堂教学才能有较好的收获。(2)课前教师应了解学生的认知经验和水平。任何人学习新知识时,总有旧知识参与其中,新旧知识间总是有联系的。在原有的知识水平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可以使学生顺利地掌握新知识。总之,只有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和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面向全体学生的辅导和面向个别学生的学习辅导相结合。最终达到整体受益,收到高效教学的目的。即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
        2.2营造活跃的数学课堂学习氛围
        数学课堂在传统的教学当中其氛围都是比较安静的、严肃的。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和发言困难。因此,想要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首先就是改善原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充分参与到教学当中来。其次,就是注意转换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成为课堂当中的主导者,改变传统教学工作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老师通过风趣幽默的话语带动学生在课堂中的发言积极性,让学生敢于发言,在活跃的氛围当中,即便是发言错误,也不会产生心理负担。例如,在教授《圆》这节课程的内容时候,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教师通常会这么做:“圆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那么大家一起说说我们身上有哪些圆形呢?”,有的学生回答道:“头!头是圆的!”,另外有的学生说:“扣子!衣服上的扣子也是圆的!”,还有部分学生说道:“嘴巴是圆的!”,这个时候我会说:“大家说的都很对,但是,嘴巴是需要在学公鸡喔喔喔叫的时候,才是圆的哦!”,通过和学生的互动沟通,以及幽默的讲课风格,可以快速调动起学生在课上的积极性,并且愿意主动和老师进行问答,因为说错了老师只会用幽默的方式进行批评,并不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负担。


        2.3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只有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课堂,才是真正高效的。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融入学生熟知的生活化元素,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促使学生更容易消化所学数学知识。这样的生活化情境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听课率,打破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束缚。比如,在教学数学知识“吨的认识”这节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将生活化元素融入其中,为学生构建生活化情境。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事物是利用吨这个单位来衡量的呢?学生积极回答。当学生对吨的概念有了清晰认知,教师接下来的教学就会简单很多。这样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及听课率,还能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2.4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为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建构并掌握知识,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究、观察、归纳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在解答不同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例如,在教授加法运算定律时,可设置如下小问题:问题1:张叔叔准备和小伙伴骑车游玩三天,第一天上午骑了43千米,下午骑了55千米,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呢?同学们可能采用不同计算方式得出同样的结论,即43+55=98(千米)或55+43=98(千米)。在该计算过程中,帮助学生探究加法交换律。问题2:张叔叔骑车过程中,第一天骑了98千米,第二天骑了92千米,第三天骑了88千米,这三天总共骑了多少千米?同样地,同学们可能采用差异化的计算方式得出相同答案,即(98+92)+88=278(千米)或98+(92+88)=278(千米)。为此,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三个数相加过程中,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正确理解加法结合律。
        2.5加强数学阅读能力训练
        语言是学习的基础,阅读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只是语文才要求阅读。学生在阅读数学题目时,理解题意存在困难的,往往是阅读习惯不太好,抓不住题目的重点,理不清层次,不明白数量关系。语文在阅读理解时,要弄懂材料所展现的意义需要反复读。数学有数学语言,文字、图片、表格、线段……都蕴含着数学信息,数学概念、定律、法则……即是特定的数学语言。数学题目要完全理解题意,也需要反复阅读,理清条件之间的关系,分析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层次清晰,思路自然清晰,再复杂的问题也能够迎刃而解。
        2.6增加合理的教学效果评价标准
        教学成果评估,是学校对老师能力的评估行为,通常会用听课的方式进行评估,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成绩对老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其实这两种方法并不合理,对于老师的教学成果以及自身能力的评价有些过于片面。而在新课改提出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以后,这两种方法就显得更加落伍了。例如,教师在教授《相交与平行》这节课程时:“昨天已经让大家预习了今天的内容了,下面谁给老师讲讲《相交与平行》这节课程的内容呢?”然后学生争抢着进行讲解,有的学生讲了《相交与平行》的定义,有的学生进行了举例说明。从课堂的反映来看,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但是,学校认为这样的课堂氛围是“乱来”“严重影响课堂纪律”等。所以,不能够只以一种评价为主导,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共同评判的评价标准。
        结语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属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学校和老师需要在这个漫长的过程寻找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以此达到高效课堂构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巧林.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20(14):23-24.
        [2]张红永.初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及效果[J].甘肃教育,2019(9):71.
        [3]袁志恒.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英语教师,2018,18(23):131-133.
        [4]张效杰.小学数学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技资讯,2020,18(9):129,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