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2期   作者:陈时琳
[导读] “小组合作学习”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与运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已经广受推崇。文章从合作意识、合作内容及合作评价三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究。

陈时琳   河南省虞城县杜集镇中心学校  476334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与运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已经广受推崇。文章从合作意识、合作内容及合作评价三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109-01

        前言
        合作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或方式。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体系逐渐完善,将合作应用于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方式中的潮流。
        小组合作学习以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为形式,以共同研究和探讨为手段,共同完成学习活动,以期以小组为单位达到学习目标,同时使得每个成员都在学习中得以有效提升。数学学科作为基础学科,是学习多门学科的根基,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着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不断探究应用策略,从而帮助学生整体提升数学知识和能力。
        一、树立合作意识,有效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应用的首要工作就是有效分组。要将班级学生合理地分为多个学习小组,教师就应当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划分学习小组。比如将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有机组合,让每个小组都有不同水平的学生,这样使得小组在开展学习活动时,学习能力弱的能够体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思考问题的模式,同时在共同探讨问题解决方案的期间相互学习,互相吸收优点,改正缺点,促使整个小组都是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进而提升小组每个成员的学习能力。
        同时,学习小组划分后,应当向学生传达合作意识。合作意识是一个小组有效开展活动并达成目标的关键,只有小组成员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才能够发挥“1+1>2”的作用,使得小组的力量最完美地呈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首先向学生传达合作的理念与作用,教授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的优点,从而提升小组成员的合作与团结意识,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推动建立坚实的基础。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混合运算》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合作意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合作意识,同时按小组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比如在解决“小熊购物”问题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小熊购物的数学问题可以用几种方法解答?并鼓励小组内开展热烈的探讨,哪个小组列出最多的算式,则可获得一颗星星,哪个小组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星星最多,小组成员则均可获得学习奖励。通过开展不同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同时引导学生共同为了争得小组荣誉而努力,不仅锻炼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还帮助他们深化了合作意识,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后续开展增添了强大的动力源泉。



        二、确立合作内容,及时引导
        小组合作学习除了培养小组成员良好的合作意识外,还包括培养学生共同协作完成学习活动、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中,教师应当梳理课程内容,制定有效的教学任务,并在实践中及时引导学生,从而锻炼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各种思维与能力。
        例如三年级下册《小小设计师》课程,涉及徽标的设计,而设计通常是由一个团队完成的,教师可以抓住“设计”的理念,利用学校近期开展的活动或者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设计主题活动,制定小组任务,比如学校运动会将要召开,由每个小组为所在班级设计出一个符合班级特色的徽标,并阐述徽标的意义。以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活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极大的提高他们合作的积极性,同时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共同为设计徽标出谋划策。善于利用数学知识的学生可以负责绘制图案,而擅长文字释意的学生可以负责小组成员的创意收集并进行总结阐述,让学生各展所长。此外,在学生设计实践中,教师可以巡回指导各个小组,与各个小组成员一起开展探讨,碰撞思维火花。在思维的碰撞与融合中,不断锻炼数学思维,提升数学能力。
        三、提升合作粘性,科学评价
        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评价体系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小组合作的优点及不足之处,使得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小组合作学习,同时还能够帮助教师全面把握小组的学习进度和学习状况,能够更加有效地开展小组学习指导。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建立多元评价机制,让学生深入了解自身及小组,更好地完成数学学科的学习。
        以四年级下册《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可以关注每个小组在探索三角形内角和规律的过程,包括小组成员探讨的活跃程度、小组成员发言的积极性、小组探讨的结论以及是否有质疑、是否能够验证疑问等环节,在小组完成探讨并公布小组学习结果时,教师可以首先开展组内评价情况,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对小组学习活动做评价,评价不充分的地方由其他成员补充;其次由教师对小组表现进行评价,通过学习过程各个环节评价小组成员个人的表现,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了解什么是优秀的合作小组,进而向优秀小组学习;最后,由学生开展自我评价,不仅评价自己在学习的表现,同时还评价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表现,从而对自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以多元的评价机制,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合作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小组的合作粘性,使得小组合作学习发挥更强大的效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合作意识,制定有效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然后以有效的评价机制,增强小组合作粘性,深化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提升数学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影.谈如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数学课堂效率[J].才智,2019(08): 153.
[2]隋洪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30):70-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