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实效性提升探究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2期   作者:马耕
[导读] 在中学阶段的教学工作中,体育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中学生的身体机能有着重要的提升作用,并且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精神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体育教学往往是作为“副科”存在,受不到应有的重视,加之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问题,导致体育教学发挥不出真正的价值和功效。因此,深化体育教育的改革工作势在必行。

马耕    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七中学  830014
【摘要】在中学阶段的教学工作中,体育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中学生的身体机能有着重要的提升作用,并且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精神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体育教学往往是作为“副科”存在,受不到应有的重视,加之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问题,导致体育教学发挥不出真正的价值和功效。因此,深化体育教育的改革工作势在必行。
【关键词】中学体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082-01

        一、引言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中学体育课堂大多是学生放松学习压力的地方,教师的教学也都是以基本的体育运动为主要的内容,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被学生接受,但无法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
        中学体育教学应发挥学科教育的功能,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体育意识,在缓解学习压力的同时更应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样的体育课堂才是有效的。
        二、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对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不但精力充沛而且热爱运动,性格也较为活泼开朗。体育课程的学习不但可以让他们的身体得到放松和锻炼,而且还能够培养其正确、阳光的心理状态,在强化他们的身体素质以及促进他们生长发育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之后,不仅可以了解到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锻炼身体的优良传统,还能够了解到我们国粹——武术和养生的魅力。这对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是极为重要的,学生在接受体育课程的学习后可以将我们民族特有的体育精神传承和发扬下去。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相较于中学阶段的其他课程,中学阶段的体育课程是较为辛苦的。因为体育课主要是进行户外的锻炼与活动,这对长时间在室内学习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也是相对的,体育课程的学习能够增强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面对困难、接受挑战的勇气,并强化学生的意志力和自信心,对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是极为有利的。
        三、当前国内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重视学生体育成绩
        依照我国的国情来看,因为我国长时间地处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许多中学体育教师,甚至许多学生的家长都对体育教育理念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和偏差。


而这些不正确的理念和误解也成了影响我国体育教育的重要原因,使得许多中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关心,认为学生在学校只有取得好的成绩才是合格的,并且成绩的好坏也是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这与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是相背离的。
        (二)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保证
        许多教师在进行中学体育教学的时候往往只是硬性地套用教学大纲里的内容和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对普通的体育活动效果较为明显。但是对一些具有团队协作或者对抗性的体育竞技类活动来说效果不显著。而体育竞技类的活动是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深化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体育精神等内容的重要前提,所以必须要在中学体育教学当中重视学生在该类体育项目训练的时效性,并且还要对运动项目的整体进行系统化控制,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运动能力以及竞技水平。
        四、简述提升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
        (一)强化教师的专业能力
        ①中学体育教师应当重视自身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的提高。②体育教师不仅要拥有一颗热爱工作的心,而且还要有坚定的责任意识。③学校对教师的进修和培训应当采取支持的态度,并鼓励教师在培训或者进修过程中掌握更多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技能,在扩展自身教学视野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完善自身的目标。④教师应当将“生本理念”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在拉近师生距离的同时培养师生间的情感,为学生构建出一个良好、和谐的教学情境。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对现有的体育课堂进行重新设计,以此来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二)改变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
        新课标提倡当代体育教学应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素质教育的现代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及技能的同时,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并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德育教学功能,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获得全面发展和提升。并且,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体育课堂应注重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应做好体育课堂的组织、引导工作。
        (三)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学习兴趣
        在长期的中学体育实践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程有着较强的积极性,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体育课有着较强的排斥心理。所以,想要确保中学体育的实效性,首先就应注重培养全体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感受到成就感和乐趣。那么该怎样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呢?教师就应将体育教学与游戏有机结合,充分依据体育教学内容、学生能力以及体育课堂教学情况,灵活合理地运用游戏教学法、分组教学以及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趣的体育课堂中体会体育学习的乐趣,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并且,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性,应切实落实以学生为本、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分别为不同能力的学生制定相应的体育学习目标及内容,切实满足全体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确保中学体育教学更具针对性。
        (四)运用情感激励的方式
        提高中学体育教学实效性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也是体育学科教学的重要功能。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有利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从整体上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沈锋,李增金.浅析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路径[J].当代体育科技,2015(2):130,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