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2期   作者:王俊文
[导读] 道德与法治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应该把教育与生活有机结合,才能彻底彰显教育功能。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把学习内容生活化,学习能力生活化,帮助他们在生活中融入学习,从而得到各方面知识,有效陶冶情操。教师在使用教材、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树立新观念,创新教法,联系知识与生活,帮助学生运用生活经历,完成抽象知识的转化,为今后积极投入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王俊文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教育局  742100
【摘要】道德与法治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应该把教育与生活有机结合,才能彻底彰显教育功能。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把学习内容生活化,学习能力生活化,帮助他们在生活中融入学习,从而得到各方面知识,有效陶冶情操。教师在使用教材、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树立新观念,创新教法,联系知识与生活,帮助学生运用生活经历,完成抽象知识的转化,为今后积极投入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088-01

        引言
        初中阶段,学生自我意识逐渐萌发,独立人格需要逐渐发展,处于正确积极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认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学生后期学习生活发展至关重要。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学生价值、道德素养发展建立的有效依托,对教师的高质量教学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然而,传统教学导致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生活化经历相脱离,不利于学生道德素养、价值观念的形成发展。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模式,响应现代化教学理念,寻求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生活化教学的契合点,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生活化教学,在学生生活实际经历中引入道德与法治,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一、组织开展生活情境模拟表演
        趣味元素是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内容,对教学效率产生着非常巨大的影响。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设计一些趣味教学的环节,将趣味性的教学元素引入课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本内容和现实生活,组织学生开展生活情境模拟表演学习活动,推动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在生活情境模拟表演活动中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知识充分发挥创造力,立足于生活场景,设计模拟表演内容,然后让学生进行表演,帮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
        例如,在教学《生活需要法律》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法律小课堂”的生活情境表演活动,让学生合作演绎生活中的某一场景并说出这一场景体现了哪些法律知识。如教师可以引导一组学生演绎“行人在十字路口闯红灯”的生活场景,让一名手持道具的学生代表红绿灯,使一些学生扮演日常生活中的行人,再让另外一名学生扮演交通警察。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表演过程中,与学生探究交通法规的相关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义务教育法组织学生进行“劝返辍学青少年”的生活情境表演活动。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意识到法律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提升法律意识。
        二、进行课堂提问,构建知识与生活的桥梁
        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最有效的互动方式就是提问,学生通过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实现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初中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表现心理,他们喜欢在同龄人以及长辈面前展现自己的能力并获得赞赏。通过课堂提问,可以为他们提供这样的表现平台,也相当于让他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
        例如,教师在讲解《成长的节拍》时,让学生思考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进退两难的情况,利用所学内容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掌握,更是要利用所学内容解决生活之中的问题。在教学内容设计环节,教师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整体优化,利用生活化的基础进行教学。生活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引导学生理解所学内容,使生活化教学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对学生未来立足社会产生积极的意义。这样一来,也可以摆脱传统教学课本中“应试教育”的束缚,以独特的教学方法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真正让他们学有所成。另外,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很容易就能构建出学生熟悉的教学情景,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学习之后,还能够把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侧面检验学习成果。
        三、要在教学中创建生活式的学习氛围
        在进行日常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将生活教育理论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中。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基于生活实际是这一课程的教学特点,让学生能够积极踊跃参与到课堂中,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也能进一步提升学习成绩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在备课阶段,教师要对生活教育理论的要求和细节进行研究,并结合授课和自身实际,科学合理地制订教学计划,以契合学生的特点,并为学生创建具有生活式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用好生活元素,以达到让学生能够结合生活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标,提升对知识的印象。
        例如,“活出生命的精彩”一课,教师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了解的角度出发,可以对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进行简单了解,整理总结后在课堂上举例进行授课,让学生以最快的方式进入学习状态。当前,社会上关于“老人摔倒扶不扶”这一话题仍然具有较大的争议,各方讨论热烈。而从道德层面而言,应该倡导在人性之中传递温暖,拒绝冷漠。教师可以从这些角度入手,列举一些有代表性的社会议题,引导学生利用平时所学,并在结合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发表看法。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主动发言阐述看法,这对于学生提升学习成绩,增强学习能力具有更好的效果,也能够发挥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在经过细致的教育后,学生能够提升对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适应度,以此加强自身法制意识与思想道德修养。
        结束语
        生活化教学转变了传统教学中机械化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脱离的状况,减少了学生学习的距离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满足感。教师应积极与学生深入交流,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从学生实际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出发设计生活化教学,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实现学生主导课堂,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掌握自己的人生。
参考文献
[1]杜丕厝.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0 (08):106+108.
[2]崔琦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探究[J].考试周刊,2019(98):116-117.
[3]苏德文.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J].新课程(中),2018 (12):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