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2期   作者:常昭
[导读] 基于问题教学法组织化学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主观能动性,保障课堂教学效能。所以,对于高中化学教师而言,需要了解所学习的内容以及学情,这样才能科学地利用问题教学法,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浅析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常昭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泼机镇泼机中学  657000
【摘要】基于问题教学法组织化学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主观能动性,保障课堂教学效能。所以,对于高中化学教师而言,需要了解所学习的内容以及学情,这样才能科学地利用问题教学法,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浅析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高中化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099-01

        引言
        在新课改背景下,问题教学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方法以问题为载体,通过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构建,有助于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应用问题教学法,可以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更加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过程,有助于学生思维与个性的发展,帮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升其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科技研究,实验性是其最为突出的特性。高中化学的内容基本围绕各类化学实验展开,无论是燃烧类实验还是萃取类实验,目的均在于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实验操作不多,对各类实验设备的应用方法不熟悉,导致在高中阶段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问题不断、困难重重。另外,部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依旧传统,对化学实验现象的描述以及课本知识的讲解都很枯燥乏味,一方面不能使学生形成客观立体的印象,另一方面不能加深学生对各类现象的理解,学生不明所以,最终导致课本知识记忆混乱,答题解题过程错误多。部分高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即使在课上积极提问,但提问内容没有重点,或者难度不适宜,导致学生畏惧回答问题,不能在问题教学环节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学生对课堂印象不深刻,长此以往会造成高中化学课堂整体授课质量下降,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
        二、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创设问题情境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如果教学中教师直接向学生提问,则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而创设问题情境,则能更好地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教师首先可以联系生活来创设问题情境,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人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有化学的影子,这给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便利条件。例如,打一开啤酒瓶的盖子,为什么会有大量的气泡?这样的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很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化学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结合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可以通过有趣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实验背后的原理。并且化学实验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助于提升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开展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探究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提问的主体,但通常运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调形式。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习积极性往往受到抑制。在新课改背景下,要实现提问的多元化模式:其一,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其二,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其三,学生共同展开探讨,相互提问相互回答。对于这三种提问方式而言,各有其优点与缺点:如果是教师提问,由于所传递的信息量较大,并不利于学生主体功能的充分发挥;如果是以学生提问,主体功能自然能够充分发挥,但是所提出的问题会缺乏系统性以及连贯性,不利于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实施多元化提问策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提问与引导,更要鼓励学生提问,以促进学生善于质疑与探究品质的形成。例如,在教学“氧化反应”的概念时,最令学生印象深刻的就是物质和氧气之间的反应,然而在氧化反应的概念中却只有“得氧和失氧”甚至不涉及“氧”,学生会因此产生质疑,此时,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及时进行探究解决。又如,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有些实验现象往往会与教材所呈现的有所不同:当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时,实验现象中的火焰颜色为黄色,但是教材中所呈现的是蓝色,这是为什么呢?此时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应当给予相应的启发,由学生自主展开分析,自主探寻问题的答案。
        (三)实验中穿插实际问题,加深学生理解
        高中化学实验较多,不同化学实验的现象各异,有些实验的现象变幻莫测、美妙绝伦。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这一特点,在实验过程的不同节点设置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升同学对实验过程的掌握程度,加深对实验现象以及实验内容的理解。高中化学教师在相应的化学操作开始之前,可提问学生对有关实验现象的预测,一方面,可以考查学生对实验涉及的各类化学试剂的认识程度;另一方面,给学生留下疑问,使其能在后续的化学实验中仔细观察,所谓“眼见为实”,学生的印象也会因此而深刻。例如,高中化学教师在演示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操作时,随着实验操作的进行可设置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我们在实验准备的过程中为什么在水中加入少量酚酞溶液呢?”;第二,“橡皮管上的夹子有什么作用,应该在什么时候撤掉?”第三,“应挤多少胶头滴管中的水,可使喷泉效果最佳?”;第四,“如果没有胶头滴管,我们可使用什么实验器材完成此实验呢?”。高中化学教师通过针对不同的实验环节布置不同的问题,可逐步引导学生完成化学实验,同时使学生对整个化学实验中的各类问题认识更加深刻,从而保障问题教学环节的有效性,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结束语
        随着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更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导向法可有效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独立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学忠.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19 (20):62.
[2]孙思海.探究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18):81-82.
[3]卢红青.问题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06):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