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2期   作者:曹存剑
[导读] 高中时期是学生成长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对于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高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高中数学演示实验对于学生掌握数学规律和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了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体系的构成和特点,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数学综合思维、数学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曹存剑   乌鲁木齐市第六十八中学  830011
【摘要】高中时期是学生成长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对于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高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高中数学演示实验对于学生掌握数学规律和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了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体系的构成和特点,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数学综合思维、数学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背景;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112-01

        数学核心素养是基于数学基础知识形成的知识技能,并在此基础上按照数学思维发展而构成的一种本身所能拥有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有利于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与传统数学教学不同,基于数学核心素养背景下,数学教学不应以考试为目的,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质和能力,提升其综合数学水平,在教学中引领学生学习深刻而敏锐的思维方法,并能将这种思维方法延伸至生活,进而形成个人专属的理性力量。
        一、结合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不可否认的是,相比起初中数学,高中数学内容繁复且较难,给学生学习造成了障碍,导致部分学生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课堂内容给学生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构建趣味性的知识课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高中数学教材内容里包含了较多的理性知识,教师在上课前可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将这些理性知识融合进去,并由简及难地给其设计情境,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逐步地给其导入课堂内容。其次,教师可结合情境设置一些问题,在上课时以问题来推动情境的发展,同时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其主动思考,进而提高其课堂学习效率。
        二、巩固基础知识,提升学生数学水平
        数学基础知识是数学学习和应用的根本,也是高考考核的重点内容。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领学生梳理课堂内容,巩固基础知识,进而不断地提升其数学水平。一方面,教师要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方面入手。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通常都是做笔记、练习题,但这远远达不到高考考核要求。对此教师可让学生在做完习题后给其他学生讲述,能完整且有较强逻辑地讲述出来,进而使其能达到真知。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讲述过程中,要给学生指出错误和补充讲述内容,进而能促使讲述者和听讲者的数学水平同时提升。



        三、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自主探究能力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点要求,也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必备能力品质。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结合有效教学策略来提升其探究性思维,进而完成核心素养教学要求。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在上课时把课堂的主动权和空间交给学生,结合课堂内容给予学生更多实践机会和探究机会,从而能提升其探究水平。其次,由于学生毕竟缺乏经验和缜密的逻辑思维,因此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要予以学生一些提示,适当地引領其找准切入点,从而也培养其探究性思维。
        四、课堂延伸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能力。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从课堂知识点出发,给学生进行延伸教学,即巩固学生学习过的内容,也有利于提高其思维水平。一方面,教师要先引领学生对课堂知识形成深刻理解,并能进行初步的灵活运用。另一方面,由于高中的数学习题大多都是综合性习题,因此教师可就某一章的数学习题引领学生综合分析,理清知识脉络、了解考核重点,在不断地分析探索过程中提升其思维能力。
        五、梳理解题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新课标背景下的重要教学要求,也是学校的重点培养目标。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实际着手,引领学生梳理解题过程,不断地优化解题流程,并鼓励学生创新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可在课堂上成立学习小组,让学生针对某一类型的习题进行讨论分析,梳理解题过程,并尽量地将其简化。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解题方法,能针对题型提出自己独特的解题方法,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简化解题步骤,进而提高其创新能力和意识。
        六、联系实际生活,提升学生应用意识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实际应用,并在生活中能具备缜密的逻辑思维,而这也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最终要求。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和知识应用能力,从而有效地发展核心素养能力。一方面,教师在平时讲课时要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并引导学生结合数学知识去解析,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意识。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注意让学生考虑实际,结合实际情况给其渗透多种解析方法,从而提高其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七、结语
        总而言之,培養学生核心素养是教育发展的最终方向,也是实现全方面培养学生的基本途径。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制订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全面思考和分析,不断地优化教学模式,进而在真正提高学生数学水平的同时提升其学科核心素养能力。
参考文献
[1]韩燕.基于核心素养思想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时代教育,2017(22):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