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策略在初中班主任德育中的运用 倪凯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2期   作者:倪凯
[导读]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也因此提升,学生在此背景下不可避免会受到多种文化和道德思想冲击,正因如此对学生有着比以往更高的要求,也凸显德育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当前教育领域也将德育列入到初中班主任日常重要工作,单凭班主任语言传授无法得知学生高度重视。因而需要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融入激励策略,全面调动初中生参与兴趣,并在潜移默化中与学生形成情感共鸣,最重要使学生形成正确道德素质和思想观念,实现

倪凯    安徽省淮南市实验中学山南第一中学  232001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也因此提升,学生在此背景下不可避免会受到多种文化和道德思想冲击,正因如此对学生有着比以往更高的要求,也凸显德育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当前教育领域也将德育列入到初中班主任日常重要工作,单凭班主任语言传授无法得知学生高度重视。因而需要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融入激励策略,全面调动初中生参与兴趣,并在潜移默化中与学生形成情感共鸣,最重要使学生形成正确道德素质和思想观念,实现预期教育目标。
【关键词】激励策略;初中班主任;德育;运用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121-01

        引言
        班主任是整个班级的领导者,除了要做好日常教学工作,还要做好班级各项事务的管理工作。班主任是在校期间和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故承担了德育工作的主要责任。激励策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措施,为了做好德育工作,很多班主任会选择使用激励策略,这样不但能够为落实德育营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围,还有助于提高德育的质量,帮助学生提高道德品质、树立自我约束的意识。因此,探究初中班主任如何在德育中有效实施激励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因材施教,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
        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他们对于学习的态度也是不同的。因此班主任在展开初中德育教育工作时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以此来激励学生们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先了解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并且鼓励学生们给自己制定一个学习目标,激励自己学习。比如对于在课堂上表现比较差的学生,班主任可以和他单独聊聊,了解一下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激励他们,让这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树立自信心。如果这类学生有所进步的话,教师也要给予他们科学的评价。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不断的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
        二、妙用榜样激励,让德育工作更灵性
        在当前的初中生中,不少学生生活条件较好,长辈给予了孩子全部的爱,正是这种情况下导致初中生逐渐丧失荣辱感,因而班主任可在德育工作中引入榜样激励,全面提高德育工作质量。例如,班主任在某次班会中提到:“想必大家都知道,隔壁班级在学校举办的卫生评比大赛中获取第一名,但我们班级却在这次比赛中处于倒数位置,不知大家有何感想?”学生听到此先是沉默,之后班主任鼓励大家畅所欲言,瞬间活跃班级气氛,归纳总结自身存在不足的同时也纷纷表示在下次卫生评比会更加努力,争取名列前茅。


班主任看到学生的表现说道:“班级卫生需要每一位学生参与,更需要每位学生树立责任心。不仅要注重学校组织的卫生评比大赛,更要做好班级日常卫生。在今后中希望能做好自我约束,不在教室中乱扔果皮纸屑。大家可相互监督乱扔垃圾情况,最大程度搞好班级卫生。因为这不是一个人或老师的荣誉,而是大家共同生学习生活的阵地,取得的荣誉也是大家的。”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可以提升学生们的荣誉感,而班主任也可以更快地展开德育教育工作。长期这样下来也可以让学生们明白德育教育对于他们的重要性。
        三、给予学生适当的奖惩
        在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按时提交课程作业等情况,应当给予学生适当的批评,但不要采用过于严重的批评方式与惩罚方式,否则极易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得学生对德育教育课程产生厌烦心态,对于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容易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课堂表现非常好、进步比较大的学生,班主任应当给予适当的奖励,奖励程度不能过大,不能过小,在激励学生学习的同时,不能使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应当促进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提高。教师还应促使激励策略在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中更好地发挥本身的重要作用,从而推动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教学成果的有效提高。
        四、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开展德育激励策略
        例如教师在教室中看到垃圾随手捡起,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学生树立榜样形象,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不随手乱丢垃圾的生活习惯,之后在教室中看到垃圾也能够随手捡起,对于这些积极表现教师要充分记录下来,在开展班会或活动结束时,对学生进行表扬,并适当地给予一些物质奖励。如一本课外书、一个笔记本等,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积极行为的表现,帮助父母进行家务劳动、在公交车上给老年人让座等,与家长建立紧密的沟通关系,从而使得教师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充分的掌握,进而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德育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并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促使学生自信心的提高。通过采用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激励策略,能够在实际生活中促使学生道德品质与个人品质的快速形成,从而促进学生今后更好地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是开展德育最关键的时期,作为班主任,除了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德育的有效落实。在德育工作中采取激励策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德育质量和效果,促进初中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安明.初中班主任德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探讨[J].新课程, 2020(37):234.
[2]王锐前.初中班主任德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9(03):234-235.
[3]张琳楠.激励策略在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应用[J].中华辞赋, 2019(02):244-2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