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年级教科书插图及其使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2期   作者:泽仁翁姆
[导读] 根据国家教育部最新指示,新课改革不断推进,而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对于其老师素养的要求愈加升高。面对新课改革的洗礼,新老教师应深入新课改革理念,调整原有教学方案,推陈出新,将教师教学理念与时代发展、新课改革相适应,而小学语文老师更应该把语文教学与学生实际水平相结合,将插图元素应用于课堂教学,拓展其语文教学资源。面对我国语文教学的大背景,学生学习成绩于其中显得尤为重要,而人才的选拔则以成绩为重要指标,为

泽仁翁姆   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民族小学  626000
【摘要】根据国家教育部最新指示,新课改革不断推进,而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对于其老师素养的要求愈加升高。面对新课改革的洗礼,新老教师应深入新课改革理念,调整原有教学方案,推陈出新,将教师教学理念与时代发展、新课改革相适应,而小学语文老师更应该把语文教学与学生实际水平相结合,将插图元素应用于课堂教学,拓展其语文教学资源。面对我国语文教学的大背景,学生学习成绩于其中显得尤为重要,而人才的选拔则以成绩为重要指标,为此,教师的职责不只是教授学生学习,而应更加注重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为此,插图元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上应用更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教科书插图;使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120-01

        引言
        课文插图又称插画,即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的图画。在语文课本中,几乎每篇课文都会有一幅或几幅小插图,这些插图是课文的“眼睛”,它们能帮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突破课文的重难点。它们又是课本的“第二语言”,告诉学生一些未知的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的思想更辽阔、更深远。鉴于语文课本中“插图”的不可或缺性,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一定要避免进行完全脱离插图的纯文字教学,要合理运用插图。
        一、加强对插图的理解和认识
        插图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应用效果的因素当中,教师对插图的认识和理解不足属于主要因素之一,而教师往往在低年级阶段的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综合素养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想要将教科书插图充分运用于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还需要注重提升教师对教科书插图的理解和认识。首先,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将新课程改革理念引入到课堂中,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为教科书插图的使用奠定基础。其次,教师需要认识到教科书插图的重要作用,明确教科书插图属于重要的教学资源,然后对插图的性质、内容、作用、形式、类型、内涵等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教科书插图。
        例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中的插图就是随文插图,学生在观看插图的时候,可以通过理解和想象,更好地了解故事内容,让课文更具趣味性。所以教师在运用教科书插图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插图来想象文章到底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心中的故事讲述出来,再回到文章,让学生来对比一下文章的故事与自己想象中的故事有什么不同。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调动起来,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最后,教师还需要更加重视教科书插图与文字的联系。教科书插图不能脱离文章而单独存在,否则这个插图就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教师在运用教科书插图开展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还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然后有效地运用插图,将插图与文本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巧用教材插图,调动识字欲望
        小学语文教材根据文本内容精心配备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插图,这些直观形象、精美淡雅的插图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认真审视教材插图,合理运用这些插图,引导学生发现插图和识字的内在关联,以便有效开展形象记忆学习汉字,从而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
        例如,在开展小学语文识字(一)中“春夏秋冬”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在上课时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年中有几个季节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四个。”教师继续提问:“那你们知道这四个季节分别是什么吗?今天我们把它们一起邀请到课堂上来了,请看!”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课文中的四张精美插图向学生进行展示,然后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并尝试介绍四张图片分别代表哪个季节。教师首先自然巧妙地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春夏秋冬”四个生字,再组织学生将四个生字和四张插图进行“连一连”练习,引导学生直观有效地学习了生字知识。
        三、妙用插图,激发兴趣
        一年级学生正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要把握好习惯养成、兴趣养成的重要时机,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每一幅插图其实就是一个声情并茂的故事,通过让学生看图、审图、解图的方式,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在情境中观察图上画的什么,图画所讲述的故事,然后图文对照学习课文。
        以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为例,首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再问插图中介绍了小壁虎向谁去借尾巴、是否借到了尾巴引导学生“审”图,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抛出问题:看课文是怎样写小壁虎去借尾巴的,它说话时态度怎样?那些动物为什么不借给它尾巴?后来怎样?最后让同学们带着以上的几个疑问去“解”图,为朗读作出充分的准备。这样将图文信息在看、审、解的过程中,快速、合理地把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增添了读书的趣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结束语
        由此可见,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的可利用价值还是很高的,虽然教材只为我们提供了及其有限的图片,但我们可以运用自己的智慧将这些有限的图片无限扩大,无论是内容、形式、思想、意境,还是作为图片教学的核心点,运用插图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创造力的培养。所以,教育者应当对课本中的插图重视起来,使其更好地发挥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娄秀娟.小学语文教学插图运用技巧探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9):170.
[2]孙杰.部编本小学语文低年级教科书插图及其使用研究[D].扬州大学,2019.
[3]乙安娟.浅析插图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中),2018(11):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