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2期   作者:杨业菊
[导读] 阅读不仅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学习活动,而且也是一个人获取信息的一条重要渠道。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题,是培养学生说话、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写作的必备前提。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下文,结合自己语文阅读教学的经验,主要探究了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方法。

杨业菊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自强初级中学
【摘要】阅读不仅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学习活动,而且也是一个人获取信息的一条重要渠道。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题,是培养学生说话、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写作的必备前提。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下文,结合自己语文阅读教学的经验,主要探究了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113-01

        语文教材是学生获取信息、增强技能的一个主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其核心性的内容,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载体,而且还是强化学生技能和素养的关键元素。新课改就初中阅读教学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的品读、体验和感悟文本内涵,促使学生通过阅读情感得到共鸣,思维得到启迪等。”而这一切的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个体阅读理解能力。然而,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于阅读体验更多的是教师代替学生思考,让学生严格按照自己的思维去阅读、体验、感悟等,失去了阅读教学原本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让学生缺乏自我阅读理解能力。在此,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的谈一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一、重视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加强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开始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在于规划课堂教学流程、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蓝本方案。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这个方面,教师就需要形成重视,然后从教学设计切入,将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全面融入进来。首先,确定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目标。在每堂课上,都应该有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也是如此,在教学设计中就要将这个目标明确提出,以此指导教学。其次,要优化设计教学流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教学流程上要实现一定程度的创新,着眼于阅读理解能力的内涵,设计与之对应的教学环节或是活动。最后,要拓展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单纯依靠课文还不足够,需要在教学设计中拓展其他内容素材,实现教学活动拓展,强化阅读理解能力培养。
        二、注重教学分层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其能力各不相同,理解能力越高的学生,在教学时就会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讲解掌握速度更快,而理解能力较低的学生则需要较多的时间才可以明白教师所讲解的内容,而教师在教学时的教学难度中等,符合大部分学生,但对于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依旧无法及时的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理解能力无法得到提高,逐渐失去阅读训练的兴趣,而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则认为难度较低,无法满足其需求,对其理解能力的培养作用不大,因此,教学分层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学分层要求教师必须了解自己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其进行划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引导,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教师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以学生为本
        (一)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是一门感性的学科,不同于数、理、化等学科的严谨性、逻辑性,语文学科更倾向于主观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和感悟,而不是只教给学生怎样从文章中寻找正确答案。答案是死的,可是思维是活的。学生只有学会阅读文章,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也才能达到阅读理解真正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能只是单纯地照本宣科。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提问、积极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给学生推荐好的书目,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应当适时地给学生推荐一些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故事性、趣味性较强的书目,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充实学生的心灵。有的学生自律性差,不爱读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阅读计划。当然,教师还应不时地检查学生的阅读计划的执行情况,看学生的阅读是否用心、是否有所领悟。在学生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予解答;阅读中出现的失误,教师应及时帮其改正,帮助学生保持长期的阅读行为和正确的阅读方式。
        (三)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为学生发展提供保障
        教师要想教好学生,自身要有良好的学科素养。要想加强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教师首先要增强自身的阅读理解的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加大自己的阅读量,博览群书,这样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教师才能够给出解答;教师要坚持终身学习原则,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扩展自己的思维和眼界,带领学生走向一个新的高度。
        四、提倡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课外阅读是我们阅读教学的延伸与扩展,是对我们在教学中是否培养初中生自学能力的检验,是提高初中生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扩大阅读量,不仅有利于初中生了解这个世界,还有利于初中生双基的积累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我们要积极引导初中生学会泛读和精读。泛读就是广泛快速地阅读,目的是对书的概要作一般了解,以发现其中精华内容和所需的知识。泛读就是粗泛地阅读,在较短地时间内阅读大量书籍,为精读做准备。精读就是精细地阅读,要“慢慢细心地读”,要多思考,精读书籍,要做到:一懂,就是对书中重要内容达到深层次理解;二记,就是要牢记所理解的内容;三会,就是有效运用这些理解的知识;四熟,就是能够熟练地提取书中学到的知识,并且有效表达出来和加以运用。
        结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对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和将来的发展都意义重大。一旦阅读理解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就能够通过阅读获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让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使孩子们养成阅读的习惯,在阅读中品味语文的乐趣,在阅读中不断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1]蔡文娟.浅谈融入式阅读教学[J].学苑教育,2020(07):30.
[2]傅小云.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探索[J].求学,2020 (04):27-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