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学科整合有效策略的探究 陈诗茹

发表时间:2021/3/10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2期   作者:陈诗茹
[导读]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凭借其开放性高、综合度高、效率高的优点,快速在教学领域得以推广。在当前阶段,促进教育信息化改革快速实现,成为新时期的重要目标。运用信息化的技术,将难理解的抽象知识化为具象,使课堂呈现更加生动直观,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基于此,本文章对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学科整合有效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陈诗茹   广西省南宁市横县横州镇中心学校  530300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凭借其开放性高、综合度高、效率高的优点,快速在教学领域得以推广。在当前阶段,促进教育信息化改革快速实现,成为新时期的重要目标。运用信息化的技术,将难理解的抽象知识化为具象,使课堂呈现更加生动直观,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基于此,本文章对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学科整合有效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整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117-01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信息技术手段的进一步应用利于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通过结合信息化教学方法的研究,本文从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要结合信息化教学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有效应用,从而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优势分析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培养的是学生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媒体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慢慢地发现学习数学的规律,学会总结这些规律,从而使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二)有助于增加师生互动频率
        和谐的师生关系和高强度的师生互动可以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起热爱数学的课堂气氛,推动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传统课堂上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拉远了师生距离,学生在被动的地位上接受知识,即使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在课堂的参与感较低。运用信息化教学可以增加师生之间沟通的机会,通过师生之间的密切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受重视、受关注,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数学课堂中。
        二、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有效策略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导入情境
        目前大部分教师不太重视导入环节的设置,一般都是利用导入环节,作为旧知识复习的过程,或者直接将新知识展示出来讲解。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进入教室后,至少还需要五分钟的时间才能够平静自己的心情,这五分钟的时间,他们的思维并不在知识频道上,所以教师直接在导入环节中复习旧知识或者展示新知识,必然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设置一些趣味性的情境,和教学内容相联系的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探究体验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自己是学生的引导者,这要求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学习的欲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多沟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对他们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个阶段的学生都能理解数学知识。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它们制作成视频,通过网络平台发送给学生,让他们进行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让他们完成简单的预习任务就可以了,对于基础能力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了解数学中的一些深入的知识点,让他们产生学习的欲望,这样的方式也能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拓展,同时这种方式也能够让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因为在理解较难的数学知识时,学生会对这些知识进行思考,并想出较好的解决思路,在解决问题后会产生一定的成就感,让学生更愿意学习数学知识。
        (三)运用信息技术拓展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使课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还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信息技术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工具,可以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入更多的课程资源,使课件更加丰富多彩,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有效攻克数学的重难点,引导学生对网络资源进行筛选,由师生的共同努力丰富教学内容,为数学课堂带来更多活力。另一方面,信息化技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多线上交流的机会,学生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在线上对老师进行请教,在课下也可以进行学习活动展示,拉近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距离。
        (四)结合几何画板开展教学
        抽象性较高的数学知识点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呈现得更加具体和形象,使数学体系脉络更加清晰。立体几何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总是使众多学生感到苦恼。要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单纯依靠语言讲解或者板书,难以激发学生想象力。在类似章节中,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便体现出来。立体三维技术与数学课堂相结合,引用集合画板教学工具,化抽象为具体,将立体三维图形直观展示。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将变动转化过程了然于胸,进而在同类型的考察中,都能够采用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
        结束语
        总之,信息技术直观性强,能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让知识更加丰富生动,信息技术还包含了大量的数学信息资源,其中有一些令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将其引入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认知。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在多个方面与教学进行渗透结合,除了教学模式的优化,信息技术对于数学知识与内容的帮助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效果,使抽象的数学符号更加具体形象,其对于较为困难的知识性内容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栩丽.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课程整合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 2019(A0):65-66.
[2]邵琪.浅析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9):38+72.
[3]曹历翠.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有效策略[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教育理论研究(第十一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