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薇
承德市第四幼儿园 河北 承德 067000
摘要:在幼儿园的各种活动区,材料是实现科学区活动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在投放幼儿园科学区活动材料时,老师应以丰富的材料为基础,鼓励幼儿自主探索,给幼儿的探索提供坚实的保障;以递进式投放为手段,为幼儿提供探索的支撑;以合理记录材料为辅助,不断完善材料投放的合理性、科学性,以便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提高他们的兴趣,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区;活动材料;投放策略;
引言
在科学区活动中,通过进行不同活动材料的合理投放,可以有效帮助幼儿结合自身兴趣、需求来进行活动区域的选择,然后通过其中的各类材料来开展多样化的探索和学习,这是增强认知的重要过程。因此,在科学区活动中,怎样进行各类材料的投放才有助于幼儿智慧、兴趣的挖掘与拓展,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具有很高的探究价值,应积极探索出更完善、多样化的材料投放策略。
一、幼儿园科学区活动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幼儿教育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开发丰富的科学区活动已经成为幼儿教育的必然趋势。但不可否认的是,科学区的材料投放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很多幼儿园老师对科学区活动中的材料投放不够重视。他们在投放材料时,经常会忽略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忽略幼儿自身的爱好和兴趣偏好,认为只要有材料让幼儿操作就可以了。而且,科学区内的材料总是那几样,不能经常更新,缺乏层次性、目的性。长此以往,幼儿会逐渐丧失对科学区探究的兴趣,科学区活动的有效性会受到影响,幼儿的成长也会受到不利影响。另外,还有一部分幼儿园老师没有对投放的材料进行完整的记录,对活动区域内有哪些材料,破损或丢失了哪些材料,需要补充哪些材料,幼儿是否对这些材料感兴趣,幼儿对材料的应用等情况不够明确。这就会导致区域内的材料杂乱无章,科学区活动的教育性与启发性有所缺失,不能及时有效的给予幼儿积极、正确的引导。
二、幼儿园科学区活动材料的投放策略
(一)明确科学区活动材料投放原则
首先,安全性。科学区活动中,幼儿的健康、安全是极为重要的,所以,不论材料怎样投放都要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具体讲,就是幼师要选择不会给幼儿带来伤害的材料。如,针对废旧材料,一定要按照安全卫生标准来给予严格消毒与处理,可以保障卫生与安全的基础上,才能够向活动区域投放;若有必须使用剪刀等存在潜在危险因素的材料时,除了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外,还要重视幼儿危险意识、防范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地避免幼儿受到伤害。其次,层次性。基于发展差异性的考虑,幼儿的兴趣爱好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能力水平上也存在一定差异,对活动材料、操作需求也各不相同。另外,针对大、中、小班幼儿来讲,其活动区一定要体现出差异性,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满足各年龄段幼儿的不同操作需求。
(二)丰富材料,鼓励幼儿自主探索
好奇是幼儿的天性。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喜好各有不同。丰富、有趣的材料可以吸引幼儿前来探索和研究。在进行幼儿园科学区活动材料的投放时,老师一定要注意材料投放的丰富性,以便满足幼儿天马行空想象的需要,最大限度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探索欲。例如,在进行材料的投放时,老师可以先进行班级的喜好调查,让每个幼儿畅所欲言,分享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然后,老师根据幼儿发言的可行性准备相应的材料,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鼓励他们自主探索。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幼儿的兴趣并不是长久的。这就需要老师多观察幼儿情绪和兴趣的变化,多与他们沟通,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想法,随时添加新的材料。这样不仅可以充分满足幼儿的需求,有助于幼儿的自主探索,而且能提高材料投放的效率,一举多得。
(三)注意材料的组合和使用方法
同一种材料可能会有不同的玩法,也会随着活动的进度推进从而发生一些改变,利用一种材料创造多种材料的价值,让材料不再是死气沉沉的道具,赋予它们更多活力,激活多种使用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也可以增加儿童的新鲜感。幼儿的耐心较差,对于同一种事物的兴趣维持时间较短,也就是很多东西幼儿玩久了就感到腻烦了,在这时就需要发挥教师的创造能力,转变思想,改变材料的使用方法。不同材料之间面临着组合性的问题,有些材料的协调性不是很好,比如金属就很难创造出适合幼儿的道具,并且操作难度较大,教师要注意整体材料的协调性,包括颜色、形状、组合方式等,让整体效果更有艺术感,能保持一种适合幼儿的活泼可爱的氛围。
(四)递进层次,为幼儿提供支撑
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展不是由内部成熟和外部教学支配的,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科学区内的材料投放探析幼儿园科学区活动材料的投放策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和递进层次性。在投放材料时,老师不用把搜集到的材料全都立刻展示出来,而应该根据幼儿的需求有目的、有引导性、有层次递进地展示、更换。这样不仅可以保持幼儿的探索兴趣,而且能丰富科学区的内容。例如,当幼儿在玩“称一称”的玩具时,老师可以先投放电子秤、杆秤及用于称量的物体,如玩具、石头、黄豆等。投放这些材料的目的是让幼儿熟悉和使用这些称量工具。当幼儿学会使用这些称量工具后,老师可以投放天平,引导幼儿根据电子秤和杆秤的使用方法,利用天平来比较物体的重量,看看一块石头和一粒黄豆哪个重,哪个玩具最重,哪个玩具最轻,并鼓励他们将用于称量的物体按照重量从小到大的顺序摆放。这可以激发幼儿进一步的探索欲,有助于幼儿不断进步。另外,材料和材料之间会构成一定的关系,引发不同的探索方向,甚至不同性质的活动。老师在进行科学区材料的投放时,一定要考虑幼儿接下来可能进行的科学探索活动,有层次地投放材料。例如,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活动时,老师可以把各种形状的纸张投放在一起,让他们找出不同点;引导幼儿进行测量活动时,老师可以在原有纸张的基础上,再放上几把尺子;引导幼儿进行动手实践活动时,老师可以在原有纸张、尺子的基础上再投放几把剪刀。这样有目的、递进式的投放不仅可以丰富探索活动内容,而且能提高幼儿的探索能力。
(四)科学区活动材料投放要适宜
简单来讲,就是材料的投放要能够满足活动需求,与幼儿年龄特点与兴趣爱好相符合,有助于近期发展目标的实现。例如,针对小班幼儿来讲,其大多都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力较强,幼师可以通过适当增加碗、盆,以及围裙等成品材料的投放来增强其活动趣味性、真实性。而基于幼儿兴趣、季节变化的考虑,幼师可以适当投放一些相关材料。确保幼儿可以根据兴趣爱好来进行材料、制作方法的自主选择。通过基于幼儿兴趣、特质来进行活动材料的投放,确保每位幼儿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幼儿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就是使幼儿能够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环境,激发幼儿的内在潜力,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有层次地投放丰富的幼儿园科学区活动材料,并做详细、合理的记录,不仅可以确保科学区活动的高效性、合理性、规整性,而且能提高幼儿自身的创造力,让科学区活动成为幼儿快乐游戏与发展的新天地,有助于幼儿积极、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吉顺梅.探析幼儿园科学区活动材料的投放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222.
[2]徐文.幼儿园科学区活动材料的有效投放策略[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08):74-76.
[3]王丽华,张艳梅.探析幼儿园科学区活动材料的投放策略[J].华夏教师,2020(04):73-74.
[4]褚艳.幼儿园科学区活动材料投放策略的行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4):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