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中幼儿提问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下)第30期   作者:  叶维芹
[导读]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是通过提问来进行学习的,有了问题才能思考,
        叶维芹
         北海市海城区第四幼儿园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
 536000
 

        摘   要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是通过提问来进行学习的,有了问题才能思考,才能真正学到本领,而提问往往表现幼儿积极向上的心态。并且幼儿教育目标的实施引导和培养幼儿提问的策略对教育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并鼓励幼儿的提问能力。
        [关键词]  幼儿;教学活动;教师培养;提问;教学效果
        
        一、转变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幼儿提问观
        现代集体学习活动研究指出,幼儿提问是一种言语交流的集体活动,是思维的结果,是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幼儿提问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知识填补知识空缺,解除头脑中矛盾和困惑,证实自己的猜想。然而,在实践中发现幼儿提问的现象严重缺乏,幼儿缺少提问意识不会提问的情况比比皆是。幼儿很少有问题或无问题。这并不代表幼儿没有问题,只是他们不懂如何表达,如何去提出自己的问题。
        (一)鼓励让“小问号”敢于提问
        在活动中幼儿出于好奇心理,往往会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尽管有些问题是很幼稚的,但是作为一名教师要重视、鼓励他们,引导其他幼儿共同关注同伴的问题,并通过讨论认真给予解答,千万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
        在中班的学习活动“胖胖兔减肥”中教师出示了第一张图片想让幼儿自己观察故事提出疑问。一名幼儿问“老师,小兔子的鞋子为什么是蓝色的”“,老师,这块牌子上怎么有一块深黄一块淡黄的?”另一个幼儿又问……
        教师笑着说“你们看的真仔细”幼儿听了也笑了,面对这些表面话没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并没有否定,而是先肯定了幼儿的问题。支持幼儿的问题。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因为教师的表扬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动力,能引发幼儿提问的积极性。教师接着说道“让我也来看看,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牌子上怎么画了一只球”这个问题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又是对幼儿提问的一种隐性提示“这是棒球”小兔子手里拿着棒子要去打球的......热打铁“谁还发现了新问题?”此时幼儿们兴趣调动起来了“胖胖兔头上画了篮球是为什么?”“胖胖兔为什么张大嘴巴?”……幼儿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好.
        从这一案例中我们看到幼儿的提问需要成人的关注,成人的关注可培养幼儿对提问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提问。只有关注,才能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提问能力。教师对于幼儿的提问态度直接影响幼儿提问的积极性,提问的内容和提问能力。
        (二)耐心倾听“小问号”
        幼儿在接触了周围生活和参与了一定的学习活动之后,会对周围生活中各种现象发生一定的兴趣,在求知欲望的支配下,幼儿会主动的向教师发文,希望教师能够给予满意的回答,因为,教师在遇到幼儿提问时,一定要耐心听取,并对幼儿提问给予回答。
        “疑问是知识的钥匙”只要教师耐心,认真倾听幼儿的提问并经常鼓励幼儿提问、幼儿就会养成思考的良好习惯,反之,如果教师对幼儿的提问感到厌烦或不给予理论,久而久之,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而懒于思考问题并影响其智力发展。
        总之,要培养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提问能力吗,首先就要转变教师对幼儿提问观,教师要耐心倾听幼儿的提问,并经常鼓励幼儿提问,还要正确回答幼儿提问,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幼儿提问能力的第一步
        二、教师为“小问号”提供宽松、有趣的环境
        (一)环境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因素
        心理的安全与自由是促进幼儿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可见环境对培养幼儿提问能力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愉快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无拘无束的自由讨论,自由发挥,思绪自由飞行,敢问感想,能将自己的内部潜能释放出来,将自己的疑惑大胆表露出来。
        要想培养幼儿提问能力,环境、氛围对幼儿来说很重要,教师要给予幼儿轻松,有趣的环境,使幼儿大胆回答问题,给予幼儿新鲜、有趣的事物。

激发其兴趣,让幼儿主动学习并主动提问
        (二)“激”和“导”让“小问号”学会思考并提出问题
        幼儿的问题源于接受新事物的过程产生的困惑,而在这一过程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支持。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给予幼儿思考的时间。在思维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去体会,感受打破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唤醒幼儿的问题意识,引发幼儿的提问激情。教师要要有效激发幼儿思维引导幼儿质疑。
        在大班“各种各样的桥”活动中,教师先用“激”激发幼儿们观察桥梁的兴趣。后面用“导”引导幼儿们更深入观察桥梁的不同特点。
        活动开始,教师和幼儿来到教室的一角,教师问幼儿“你们看到了哪些桥”激发了幼儿对桥的关注,也引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
        当一个小朋友说“这是一座南浦大桥”时,教师马上反问为什么你怎么看的出来。小朋友说南浦大桥是一圈圈的。噢,南浦大桥特点就是有一圈一圈的引桥。教师又问,还看到什么样的桥?
        “我还看到了杨浦大桥”另一个小朋友说。教师问“杨浦大桥是怎样的呢?”杨浦大桥很长很直,桥面上还有一根根斜拉索,另一个小朋友比划说……
        教师针对幼儿回答采用了即时,激发幼儿思维,一步一步引着幼儿深入思考与探讨。
        这时,洋洋举起手“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问,这个石拱桥怎么只有一个孔,哪个石拱桥怎么有好几个孔呢?”……
        正是由于教师的“激”和“导”引发了幼儿对不同桥梁外形的关注,继而产生疑惑,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
        从这一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了教师“激”和“导”的过程,教师创造机会,引导幼儿去感悟,打破已有经验结构,激起幼儿思考,引发幼儿提问激情。
        (三)从“趣”“引动”“小问号”
        培养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提问能力,教师要为“小问号”提供宽松、舒适、放松的环境,并且创造有趣的氛围。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主题,教师要用适合幼儿发展的“激”和“导”的方式,为幼儿创造提问的时机,让幼儿有机会提问。让幼儿乐意并且大胆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这样久而久之幼儿的提问能力肯定会进一步。会越来越好。问的问题越来越有价值。
        三、创建良好师幼关系,师幼互动。为“小问号”生长土壤施肥
        (一)与“小问号”一起探究答案
        幼儿不会提问的情况比比皆是,但不代表幼儿无问题。因此,教师要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建构新型师幼关系。教师做到和幼儿一起学习,一起发现问题。并且一起探索答案,解决教师和幼儿的疑问。教师要和“小问号”相互交织并互动。
        教师一个简单做法,用猜猜,问问的互动形式帮助幼儿归纳,梳理知识。上例说明教师和幼儿的互动有利于帮助幼儿学习,帮助幼儿提出自己的疑问。“小问号”的生成需要教师为其施肥。从而使“小问号“越来越肥沃,越来越有价值。然而,教师的肥料就是与幼儿创建良好的师幼关系,让幼儿相信教师和幼儿互动,让幼儿在无意中提出疑问。教师也可以在师幼互动中引导幼儿提问,进一步培养幼儿提问能力。
        (二)在游戏中引出“小问号”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游戏中学习,幼儿能学的更快更好。当幼儿在游戏时。教师转变自己的角色,参与幼儿的游戏当中,和幼儿一起游戏。当幼儿无意间提出问题时,教师要转换角色,当一位引导者。引导幼儿探索答案。如整个游戏中幼儿没有一个问题,教师可以适应的提出问题。引出幼儿思考。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疑惑的问题。
        教师在游戏中转换不同的角色,领导提出心中的疑问培养幼儿的提问能力,在游戏中引出“小问号”。
        参考文献:
        [1]期刊:[序号]作者王英会.题名[J] 《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提问能力的培养》.期刊名称科教导刊,出版年份:2013.06.05,
        [2]书籍:[1]黄娟娟.书名[M]《展现群言堂的精彩》.出版地: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者:黄娟娟,起止页码44-59.
        [3]论文集:[1]著者:张丽.题名[C]《集体教学活动中中大班提问的研究》.编者:张丽.出版地:河北大学 出版年份:2011.06.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