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培养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下)第30期   作者:陈少华
[导读] 在我国教育教学事业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和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陈少华
        (广东省普宁市民德中学 广东 揭阳 515300)
        摘要:在我国教育教学事业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和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需要结合高中物理内容和学生的发展特点,创新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不断渗透核心素养,强化他们的思维,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基于此,本文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措施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提高了我国整体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渗透;核心素养;培养?
        物理学科一直都是高中教育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是非常多的,大部分学生并不能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刻理解,其核心素养也没有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各大高中物理教师需要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物理核心素养的意义、概念和特点等多种角度出发,通过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方式,完善教学方案,进而不断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我国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实施,各大院校加强了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在以前的教学中,主要强调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然而,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还需要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这就要求相关教师需要将传统文化和道德文化等多种内容融入到实际的教学过程在中,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核心素养在其中的融入,从而为我国培养出更有知识和有品德的学生。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
        (一)接受知识的方式落后
        相关调查发现,学生一般都是依靠教材上的知识点,对具体的物理知识进行学习和积累的,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负责对教材上知识点进行整合和讲解,对各种知识进行灌输,严重影响了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此外,在对课后知识进行复习时,其复习作业的方式和作业内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严重影响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1]。
        丰富文化内涵可以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高中物理学科文化的基础内容,主要分为知识体系以及科学精神。如果在实际的教学中,依旧应用以前的教学理念,会严重影响知识体系。
        (二)合作探究能力不高
        受到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没有创新,严重影响了对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他们为了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并没有开展有关合作交流的活动,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即便是一些教师开展了合作活动,但是学生主观参与性并不高,他们本身就缺乏合作能力,严重影响了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三、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措施
        (一)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以前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对物理知识进行整合,激发学生的参与度,这种知识单向传输的方式,影响了对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但是,由于一些学生对大部分的物理学习并不感兴趣不足,其课堂学习效率也是非常低的。要想在此背景下,完善教学方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需要创新教学方式,更新教育理念,在其中融入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需要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主要采取对话式,为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调动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建立知识体系,调动学生的主动能动性的,不断强化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尤其是在教师创设物理教学情境的时候,教师需要在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丰富高中物理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生活体验,解决物理问题。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要在了解物理概念的基础上,不断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教师在对“超重和失重”这部分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对生活情境的设计,让学生通过乘坐电梯,对电梯启动上下行的失重和超重情况进行分析,等到学生完成电梯体验结束后,教师需要向学生解释,这部分内容的基本该概念,主要感觉“受力”,其属于超重。
        由于电梯给人的支持力要大于自身重力,尤其是当电梯突然加速下降的时候,加速度a和速度v是同方向的。学生通过对此部分内容的情感体验,可以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加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物理知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学生对此部分内容的印象,融入各种核心素养理念,强化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保证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科学探究能力是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所要具备的主要素质之一。学生只有具备这种精神,还能对各种自然和科学的物理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物理学习方式。由于高中物理学科是一种综合性和关键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只有在此过程中具备高素质的科学能力,才能强化对各种物理知识的学习。再加上,学生本身就具有好奇心的特点,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前提[2]。
        这就需要教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发展特点,为他们设计合理的物理问题,创设轻松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思维,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强化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在对问题情境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有趣的真实情境为基础,不断激发学生对物理问题的好奇心,发挥他们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主动习性。同时,这种不断提出问题和设计问题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物理知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选取例子,对问题情境进行有效设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在对“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这部分课程进行讲解的时候,需要多举一些关于生活中电器的例子,可以通用对生活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展示电路图和工作原理视频,积极引导他们应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解决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
        (三)?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加强了对各种知识正确指导,积极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知识体系,这种方式也可以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方式。在此过程中,相关的教师需要先对教学中的重点进行整合,帮助学生在建立完善知识模型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3]。
        如,相关的物理教师在对“重力势能”这部分内容进行讲授时,首先需要强化的学生们的自主探究能力,主要目的是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提供更多的条件,保障每个小组人员的合理性,为他们布置更多的探究任务,加强学生对重力势能概念的理解,清楚重力做功和其他因素的关系。等到任务下以后,教师还需要积极组织各小组人员对其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讨论,通过对学生讨论结果的分析,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物理知识体系,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还可以丰富高中物理教学内容,保证教学知识的趣味性和科学性,加强核心素养理念在其中的有效渗透,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需要强化学生的科学精神,加强核心素养理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此外,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在明确课堂主体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主要目的是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爱进. 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 2019,(1):29-30.
[2]蒋晓辉.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J]. 读写算, 2019, (10):69-69.
[3]陈华晖. 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J]. 新课程(教师版), 2018, (8):198-1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