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下)第30期   作者:黄喜慧
[导读] “以生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黄喜慧
        河池市宜州区福龙瑶族乡北林小学   546327
        摘要:“以生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注重教学主体——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学习成效都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构建。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应该从构建和谐氛围,调动学习积极性;把握学习起点,确保教学有效性;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习主动性;合理运用教材,融入多种教学方式四个方面,谈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前言
高效课堂的构建一直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尤其是新课程改革 以来,人们更是在追求高质高效的课堂,想要减少投入,增加回报。纵观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教师课上教学苦口婆心,学生课上学习 奋笔疾书,教师只顾知识的传授,想要让学生接受更多的内容,学生只管笔记得全面,生怕遗漏了知识。这样机械的学习导致学生有知识,却没能力。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 “以人为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旨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性提升。因此,教师应该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不断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
        一、构建和谐环境,调动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的自制力相对较差,上课时容易出现犯困走神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来说意义深远,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学习时要求学生全神贯注,这导致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教学效率较低。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构建和谐环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1】。首先,教师应该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应该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教师应该先活跃课堂气氛,首先提出问题:大家平时有存钱的习惯吗?能说出人民币都有哪些面值吗?通过这样的问题,教师能够巧妙推进课堂教学的进程。在学习具体面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模拟人民币卡片,与学生进行简单的“货币交易”小游戏。在此期间,教师不光可以融入加减法知识,还可以传授关于元、角、分的概念。这样的教学方法不光能让学生充满积极性,还能保证学生把已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到一起,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把握学习起点,确保教学有效性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习惯性用自己的思维和经验来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但这并不能完全准确。教师应该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从而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并且设计一定的预习练习题,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提高预习的有效性,并且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简单的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分别抽取优生、中等生、后进生,对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面谈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这样的方法也能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就会很清楚的指导自己该从哪里开始教学。教师只有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和切入点,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保证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例如,在学习《混合运算》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对简单的运算已经有所了解,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关于加减法的计算题,让学生巩固之前已学知识。

教师还应该设置一些混合运算,比如稍微有点难度的同级运算,成绩优异的学生能够通过预习完成习题,成绩一般的学生可能会有些吃力,但是也会对混合运算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和认知,有利于开展课堂教学。教师要求学生通过练习题进行预习,不光能保证学生真正进行预习工作,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跟学生进行简单的沟通,近距离了解学生对运算的掌握情况,以便于开展具体教学工作。
        三、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习主动性
        小学生的注意力并不集中,容易被各种各样的事物吸引,这导致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不高。虽然这样的现实因素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发展,但是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开展教学。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先声夺人的吸引学生注意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把课本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图片、视频,通过直观的刺激,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或者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描述,为学生营造出比较真实的虚拟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多种设问,把知识点变成一个又一个等待学生破解的悬疑点,不断激发学生求知欲,把课堂教学的气氛推向高潮【2】。
        例如,在学习《线段、直线、射线》一课时,由于这三种线条十分相似,小学生区分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开展教学。在讲解线段时,教师可以把线段比喻成一根拉紧的线,或者一根绷紧的弦。并且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出线段的具体形态和画法。在讲解射线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动画演示,带领学生学习射线的形成过程和特点,让学生准确区分线段和射线。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能够快速区分线段、直线、射线,并且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进行对应。这能确保学生把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到一起,同时也能丰富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合理运用教材,融入多种教学方式
        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根本,教师应该合理运用教材,在讲解教材时融入多种教学方式,不断加强教材与教学方式的融合。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先自主阅读教材,并且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当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简单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教学方式,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和研究。
        例如,在学习《小数乘小数》一课时,教师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掌握小数乘小数的具体方法。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巧妙提出相应问题,比如小数乘小数具体怎么计算呢?当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时,会对教材有一个深度的分析和学习。当学生的好奇心达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应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开具体教学。教师可以在PPT上展现出小数乘小数的具体计算步骤,并且展示出生活中实际的图片,要求学生运用小数乘法进行解题。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保证课堂教学容纳更多知识,并且不断丰富现有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3】。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适应新课改要求,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的运用构建有效课堂,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课堂教学效率,使简短的课堂时间得到充分利用,增强课堂教学质量,改善当前不完善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教师应该从课堂的有效教学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才能焕发出新课程理念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华胜.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41-242.
        【2】何元坤.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185.
        【3】倪星桥.智慧理答,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1):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