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小雪
齐齐哈尔市甘南县查哈阳农场第二小学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2116
摘要:数学是小学学习阶段的一门主要课程,这门学科的课堂教学,教师除了使用传统教学手段外,还应进行教育革新,积极采用信息技术,借助信息技术,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一些复杂的图形简单化,便于学生的学习与理解。每名授课教师都应积极利用多种教学资源,科学使用现代化信息教学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
引 言
小学数学是儿童接触的第一门同时具备逻辑性与抽象性的科目,对7—8岁的儿童而言,数学科目的整体难度远高于其他科目,为降低数学科目的整体教学难度,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尝试将多媒体技术与数学科目教学相结合。由此可见,针对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及教育信息化发展至关重要
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使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对于处于身心发展关键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主要任务除了系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应保持身心的健康。因此,考虑到他们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教师不适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教室的时间过常,他们就会厌烦,结果会适得其反。教师付出了,但是部分学生的心思并没有在教室里,也没有认真听讲,这是教师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具体到小学数学教学,一些知识点、如加减乘除运算,就稍显枯燥,不像语文故事那样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手段,把抽象、枯燥的知识点具体化、形象化、简洁化,在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学科的教授过程中,就可以实现这个效果。比如,一些醒目的色彩可以把学生群体的注意力吸引到讲台前,一些具有动感、活泼的卡通与动画可以将一些深奥的知识点变得简洁、形象,便于学生的理解,教师借助于信息技术提出一些具有拓展性的知识点,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具体而言,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具有多种维度的重要性。
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具体使用信息技术的策略
2.1 创新教学理念
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的背景之下,传统的教学方式也不再适应现在的发展 了,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设置各式各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将活动与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课堂的氛围变得和睦融洽。这样能够使学生相比以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使得课堂的效率化更高,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老师不仅仅教授知识给学生,也要创新理念,让学生自身探索知识的来源及其用法。这往往比老师单纯讲授知识的效果更好,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之下,对于老师的要求也是逐渐的与时俱进的,并不是追求形式主义,而是让学生能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
2.2 合理优化多媒体中的教学内容
由于数学科目的逻辑性较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需要大量时间进行思考。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优化多媒体中的各类教学内容,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把握多媒体课件中的教学进度与教学节奏,合理规划教学重点,对应用的多媒体教材进行适度的优化调整,以增强其适用性。例如,在讲解应用题过程中对课件进行优化。题目:共10个苹果,小王分走3个,小李分走5个,余下留给小赵,问三位同学的苹果数量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此类问题在常见的多媒体课件中常用图片搭配叙述方式进行讲解,缺少直观性,因此,教师需要针对此类问题进行优化,选择实践教学模式,选出三名学生亲自演示苹果数量的变化情况,从而更加直观地展示题目所考查的核心内容。
2.3 重点指导,提高效果
数学知识抽象严谨,小学生在理解与运用中常常陷入困境,而教师在课堂设计中,应结合重难点点拨,帮助学生突破困境,深入知识理解,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在知识难点突破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教师通过课前准备或者学生反馈,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整合,并制作微课,为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提供支持,确保学生在反复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实现突破。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购物”的教学设计中,学生的学习难点是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根据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教师利用微课帮助学生再一次梳理了乘法相关知识,并结合计算题巩固学生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掌握,同时在微课中插入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完成应用,突破难点。
2.4 运用信息技术开展高效互动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但一定要保证科学、合理地应用,避免滥用而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下降,事半功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生遇到学习问题时再应用信息技术。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时,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限,他们并不能真正感受和体会到图形的运动方式,针对这一情况,我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辅助,以直观、具体的方式展示图形运动的过程,由此保证学生可以在课堂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以“平移”知识点为例,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进行了图解,这种直观的方式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因空间逻辑思维能力有限而无法理解图形平移方式的问题。除此之外,我还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了轴对称图形,让他们通过观察轴对称图形的折叠重合,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借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风车、钟表等物体,帮助他们了解物体的旋转方式,由此在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完成课堂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对学生的几何思维启蒙,让他们获得空间逻辑思维的提升,从而在完成知识教育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对于小学数学高效互动教学模式的开展带来了重要支持。
3 结语
做好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不仅可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还能够为学生的数学素养构建带来便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做好对学生认知能力和兴趣需求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强化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记忆效果,并学会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在提升学生数学知识水平的同时,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促进信息化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J].郝芝霞.教育艺术.2018(11)
[2]小学数学课堂网络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J].郭木生.小学数学教育.2019(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