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思想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策略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下)第30期   作者: 梁秀华
[导读] 在当前数学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人们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梁秀华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林头镇大衙小学         
        摘  要:在当前数学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人们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将数学知识传递给学生,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并教会学生掌握数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型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并模型思想应用到教学环节中。
关键词:模型思想;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引言
        模型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将模型思想应用到数学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受到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对模型思想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掌握模型思想应用的有效方法和技巧,导致学生的模型思想培养现状不容乐观。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要积极探索应用模型思想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一、模型思想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教师对模型思想的认知不够深刻
        要想将模型思想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要深入理解模型思想的内涵,然后从模型思想的角度来做好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还有部分数学教师对模型思想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刻,对模型思想的认知程度比较低,这样教师就难以围绕模型思想来设计教学方案[1]。教师的教学要与新课程标准作为导向,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以及数学方法的掌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的解读不够细致,没有深刻认识到模型思想应用的重要性。
(二)教师没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模型思想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一些版块和内容体现了模型思想,这需要教师去挖掘。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平时的工作量非常多,导致部分教师没有专门对教材中的模型思想进行归纳和总结。渗透模型思想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来亲自体验,但是教师在课堂上更加注重讲授,没有给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的平台和机会,导致学生虽然知道模型思想,但是在面对实际问题时不知道怎样应用模型思想来解决问题,这对学生的模型思想培养不利[2]。另外,还有的教师自身应用模型思想的教学能力有待提升,教师没有掌握有效的渗透模型思想的方法,这也影响了学生的模型思想培养。
二、模型思想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课前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模型思想
        要想将模型思想应用到数学教学中,教师就要深度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模型思想,这是课前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也是教师做好备课的重要前提。教师一定要对小学数学的新课标进行深度解读,对模型思想形成正确的认知,准确把握数学模型的内涵、作用以及价值,将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当成重要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资料,教师课前一定要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找出教材中可以应用模型思想的内容,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渗透模型思想。数学知识往往是伴随着数学思想和方法产生的,数学教材中蕴含了很多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一定要从模型思想来对教材内容进行审视,将模型思想当成重要的数学教学理念,从教材中挖掘数学模型,并将模型思想体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二)将模型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帮助学生建立模型思想,教师可以从模型建立和模型求解两个层面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将教材中的数学知识用数学模型来描述,并求解。数学教学中涉及到很多的数学定理、数学规律、数学概念、数学法则等,这些都可以用数量关系式来表示,而提炼数学关系式的过程就是数学建模过程。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感性认识是基础,理性认知是对信息进行加工以及处理之后形成的认知[3]。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素材,通过各种内涵丰富的素材来增强学生的感知,然后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让学生能够认识带数学数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实现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转变。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呈现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平行四边形,比如平行四边形的花园、平行四边形的土地,让学生来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怎样来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教师可以适时渗透模型思想,引导学生思考是否能够针对这些平行四边形建立一个面积模型,这样在实际计算时只要将已知量带入到模型中就可以算出具体的面积大小。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马上就知道是要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模过程。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感知知识,从现实生活出发,由生活到模型,然后引导学生将知识内化,实现建模,最后是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模型的求解。总之,在课堂上,教师要巧妙渗透模型思想,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和方法。
(三)在复习巩固环节渗透模型思想
        教师不仅可以在讲解新知识时渗透模型思想,也可以在每次的课堂小结以及课后复习中渗透模型思想。模型思想的建立需要经过模型建立、模型求解的过程,在课堂上更倾向于模型的建立,而在课后小结的环节,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来求解模型或者应用模型,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模型思想的理解,帮助学生巩固数学模型思想。教师可以精心设计练习,从数学模型的角度来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在做习题的过程中将数学模型知识迁移转化。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课后小结反思,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再次经历知识获得的过程,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数学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模型。
三、结语
        模型思想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思想,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对模型思想形成准确的认知,正确解读模型思想的内涵,并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模型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来建立模型、求解模型,帮助学生形成模型思想,并掌握建模的重要方法和路径,全面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达成数学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林海荣.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11(13):35-36.
[2]张玉红.关于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000(035):1-1.
[3]项博.小学数学教学中模型思想的渗透策略[J]. 新一代:理论版, 2019,20(12):108-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