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下)第30期   作者:孔祥喻
[导读] 近些年,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发展,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对于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无法适应
        孔祥喻
        双鸭山市第三十七中学 黑龙江双鸭山155100
        摘要:近些年,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发展,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对于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无法适应,并且在新课改背景下,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意识已经势在必行。在初中教学中数学作为重要的学科,对学校和老师,都需要将学生的数学教育作为主要工作之一。因此,在初中数学教育当中,教学需要对学生问题能力培养加强重视,只有加强对学生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视,才可以将教学的综合能力提升;在此基础上,教师只有意识到问题能力对学生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重要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问题能力;培养策略
1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如今的初中数学,严重的偏离了教育部的初心,甚至是整个初中教育,全部都是应试教育。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分数越高上的学校就越好。导致如今许多学生都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学生顶着升学的各种压力,不断的学习一遍又一遍的知识,就是为了考试可以取得一个好的成绩。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老师这边的教学内容都是以考纲的制定内容有关。考纲不考的内容就不讲了,没有依照课本的内容教授知识。数学是属于理科范围,一些老师为了自己的教学任务,重视的不在于学生理解不理解,而是侧重于考的分数。为了提高分数的高低,老师甚至为学生制定出了规律,公式等。
        对于初中数学,老师对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重视。没有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有时为了课程进度,将学生动脑时间大量压缩。为什么数学课本上有那么多的思考问题?初中数学课本上最开始的部分是通过各种思考问题,产生各种各样的解题思路,让学生通过学习解题过程以及产生的结果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更好的理解数学,进而可以更好的学习数学。对于初中数学的自习课,老师落实也不到位。有些地区,虽然已经开始改变传统的口头讲授教学模式,但由于一些老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于初中数学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坚定的履行学校教学政策。初中学生,思想上不重视数学自习课堂,总是把自习课堂当作游戏课堂。总是以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去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任务,这样很难实现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2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能力培养策略
2.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质疑引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让学生学会自主地解诀数学问题,从而有效激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课时,教师在课堂一开始时就要将自主思考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试着回顾一次函数的性质是如何研究的?我们是否可以像研究一次函数那样的方法来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呢?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应该先研究什么呢?教师通过创设这个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来探究新的知识。可以让学生积极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与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获取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并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保证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可持续发展。
2.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大胆进行提问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问题能力的有效培养教师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与爱护学生,创建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此消除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焦灼感,让学生大胆地进行自我展示积极开展课堂知识的探索与质疑。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解决问题勇于争论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圆的有关性质”一课时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就可以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试着依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对课本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在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以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都收获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知识是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问题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无论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收获得多与少,对于积极分享自己学习收获的,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表扬。对于那些内向不敢发言的学生,教师则需要对他进行耐心引导,让其大胆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并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难度大小。教师也一定要以耐心平和的口吻帮助学生进行解决,让学生在积极提出问题的同时还能以最佳的状态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思索以此确保学生问题能力的有效培养。教师要通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建一个民主自由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与教师之间默契度,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积极鼓励下积极钻研,勇于探索创新。这样才能实现学生数学问题能力的逐步提升,推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综合性成长。
2.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造一个浓厚的探究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有效落实不仅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在小组沟通交流中产生新的学习思维提升学生在数学问题解诀过程中的创新能力,以此为学生创建一个更浓厚的课堂探究氛围确保学生问题能力的有效培养。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锐角三角函数”一课时,这节内容涉及直角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方面的知识。对于这些内容,学生掌握的情况相对较好。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就可以把更多的探究权力交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将班级里的学生按照学习能力的高低划分成实力均衡的不同小组,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主对锐角三角函数概念知识进行学习,并通过小组讨论与分析,正确理解正弦符号的含义,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初步学会根据定义求锐角的正弦值。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能够更踊跃地对数学知识进行质疑与思考。
2.4应用翻转课堂,实现高效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合理应用翻转课堂这一模式,既能够创新教学手段,为数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又能够从多方面去考查学生的学科知识与能力,为其数学思维与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这一课时,基于翻转课堂,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学习轴对称的概念与性质,并通过电子白板为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以此提高学生学习体验,并将课堂知识合理延伸至现实生活。最后,通过课堂自主探究的方式,为学生展示一些不规则图形,让学生结合概念去判断是否为轴对称,以此强化知识点的理解,并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自主画图,在草稿纸上描绘出这些不规则图形以轴为原点对称后的新图形。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在这过程中掌握课堂节奏与主动权,真正地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提升自身的解题与探究等能力,实现综合发展,促进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顺利开展。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缓慢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教学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探究的乐趣,并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促使学生能够以更积极的状态投入数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中来,进而逐步达到培养学生问题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施振强.探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4):143-144.
[2]王芳.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4):9.
[3]冉勇.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9(05):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