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
沈阳市铁西区路官街小学 辽宁沈阳 110073
摘要:在当下的时代发展中,已经进入信息技术时代,不仅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便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有效的增强了问题导向式教学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小学生的数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对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的整体特征,进行了解和探索,根据其策略内容,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提供策略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
前言:在教育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逐渐的将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改变,了解并认识到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效果中的作用,也将现代科技的手法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极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非常有效的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办法。
一、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的整体特征
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的整体特征有多媒体性,内容丰富性,形象具体性等等,以三大方面对于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与提升,使得学生们愿意听讲,愿意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数学知识。
1.具有多媒体性
多媒体性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算是首要的教学方式,有效的利用声音、画面以及文本等形式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展现,使原本较为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和简单,对于小学时期的学生来说,更多的感受来自于观看多媒体内容,需要从幼儿时期的动画片模式中慢慢过渡到书本内容中,所以可以将多媒体设备作为数学知识的传播媒介,为小学生们提供更多的感官体验,来增加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通过多媒体形式的动感性,来吸引小学生们的注意力与好奇心,更好的投入到数学课堂的学习中,有效的促进小学生的数学水平得到提升。[1]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课程《可爱的校园》一课中,也是学生进入小学阶段的第一节数学课程,利用多媒体内容,对于校园的样式进行播放,在播放中可以设置问题,如校园中的树木多少颗等等类似于简单的问题设定,使得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从第一节课程开始降低小学生对于数学内容难学习的心理,形成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内容中。
2.具有内容丰富性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具有将数学内容丰富化的特性,可以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来实施数学知识的教学,增加了课堂内容的容量,在传统的课堂内容中,教师在板书的进行中,会浪费掉一部分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内,还会使学生造成走神的情况等,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时间,也可以增加课堂的内容,使得问题导向式的教学方法更加具有内容丰富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利用信息技术对于小学生进行了知识范围的拓展,还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学生们的视野,从自身所了解的方向来了解数学内容,因此而提升学习兴趣。
3.具有形象具体性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具有形象具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利用图片、动画以及视频等形式进行数学知识的展示,并且对于问题导向式教学进行实施,以解决问题为方向,来进行认识问题、解刨问题再到解决问题等。传统的数学课堂中,过多的时间在讲述书本上的知识,书本中平面化的内容,对于小学时期的学生来说较为枯燥,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设备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模拟的数学现象、数学知识以及数学公式结构等,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可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这一课程内容中,教师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将不同的图形进行播放,或者现场来运用信息技术设备制作不同的图形,形象的展现在学生们的眼前,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增强学生对于图形的认知。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具体策略
1.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在新课改教育环节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是问题导向式教学开展的前提条件,改掉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自身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对于学生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来设置相关的问题,在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恰当的辅导,积极主动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提高问题导向式的教学效果。在传统课堂中,教师进行自顾自的讲解,课堂中学生对于教师的讲解,并不能进行吸收,随着时间的变化,会导致更多的学生降低对于数学的学习积极性,对此现象进行改变,运用信息技术的支持来有效增加学生对于数学的知识和理解。[2]
例如,在《搭积木》这一课程内容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将一些积木的搭建进行展示,并且根据搭建的颜色或图形来进行数字的相加或相减,再从学生的思维方式出发,由学生自由的进行积木的搭建,并且对自身搭建的积木要求其他同学进行算数回答,以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了解的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有利于小学生的理解和学习。
2.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对于问题导向式的教学方法,也有多种多样的创新实施方式。例如,在《认识图形》中的我说你做这一课堂内容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所学图形进行制作,运用不同的材质或方法,对于学生自身所理解的图形进行制作,在课堂中进行学生制作的展示。对于学生制作内容的展示,教师在多媒体设备上进行教材内容的展示,使学生们直观的发现图形的不同于自己制作图形中的问题。在我说你做这一环节中,将多种不同的图形进行摆放,学生之间可以闭上眼睛用手摸,来猜测所摸到图形的名称,对于课堂的教学形式进行一定程度的丰富,学生也在教师的鼓励下积极的进行创新思维的发散,将数学课堂生动化,提高小学生们自主研究及探索的能力,来加深小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的记忆及运用,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3.增加课堂互动环节
在课堂中进行一定的互动,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是非常有利的,便于教师及时的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增加课堂氛围,使整体课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在信息技术支出中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中,运用增加课堂互动来进行,例如在《认识分数》这一课程内容中,利用多媒体将一些图形或者水果等进行划分,形成两块或者三块等,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知识点讲解。在课堂中开展趣味游戏的形式,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学习中,由学生提出分数相关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探讨学习,与学生增加互动,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降低学生的紧张心理,也提高学生对于问题的自主研究,使得学生依据自身的思维模式进行课程的学习,促进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4.拓展教学内容思路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知识进行的进度以及学期的考试成绩,在信息技术下问题导向式教学内容中,对于小学生的教学思路进行有效拓展,将学生被动接收相关知识的状态更改为学生积极主动的接收数学知识,教师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中将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提升,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可以有效的拓展教学思路,提升教学的教学水平。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增加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建立,并且对小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进行提升。
三、结语
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生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分析中,了解其整体的特征,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拓展教学内容思路,从多方向多种形式,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课程制定,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兴趣进行提升,促进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泳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分析[J].科幻画报,2020(04):34.
[2]丁伟.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0(04):126-127.
作者简介:李恒,1988年11月,男,汉族,籍贯辽宁辽阳,大学本科,一级教师,主任和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