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贵先
四排镇中心校,广西 柳州 545606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行业发展迅速,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人们工作学习状态。信息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获得了新活力、新动力,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各层面都实现了重大变革。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对数学的投入程度,形成科学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视角,促进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引言
在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有必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并将信息技术资源合理引入其中,这不但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直观感受,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信息技术直观性强,能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让知识更加丰富生动;其次,信息技术包含了大量的数学信息资源,其中有一些令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将其引入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认知。因此,深度剖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融合问题,是值得教师深入思考的重点问题。
1 信息化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结合的意义
①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小学数学的抽象性更加明显,逻辑也更加严密,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但由于小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发散思维和抽象思维还未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存在难度。因此,教师需要运用信息化的技术,从形象思维入手,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采用信息化教学替代传统课堂灌输的方法模式,将数学知识变复杂为直观,变抽象为形象生动,将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变成符合学生兴趣的视觉盛宴。②增加师生互动频率,和谐的师生关系和高强度的师生互动可以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起热爱数学的课堂气氛,推动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传统课堂上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拉远了师生距离,学生在被动的地位上接受知识,即使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在课堂的参与感较低。运用信息化教学可以增加师生之间沟通的机会,通过师生之间的密切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受重视、受关注,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数学课堂中。
2 如何巧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2.1 结合信息化,合理创设有效情境
在小学阶段,数学的学习大多是具备充分的连贯性,而为了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效率,同时降低新课程的教学难度,教师需要充分做好对课程的导入工作。同时,导入工作的成效高低也直接意义上决定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教师需要创建一个具备教育价值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情境,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效率。此时,教师即可考虑引入信息化技术,来辅助课程情境创设的相关任务。当前互联网具备资源量大,内容丰富且高度共享的特征,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在互联网资源中找寻有课程引入作用的资源和内容,用以创建更为有趣的教学情境。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能够尽快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对知识的疑问,后续的引入工作即可水到渠成。例如,在进行负数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即可找寻一定天气预报的动画片资源,在课程开始前请学生扮演“天气预报员”的角色,学生通过听播报,获知温度有零上和零下之分,激发学生对于零下探索兴趣,再引入后续的理论知识内容。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
2.2 创设有趣的情境,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按照复习导入、传授新课及巩固练习的教学流程进行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少之又少,再加上数学学科原本就是一个相对抽象、枯燥的学科,也就难以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一个有趣的教学情境,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一课为例,开始上课之前,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打开PPT课件,播放一个平移的动态图,帮助学生回顾三年级学习过的平移知识:把一个图形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平移,通过数对应点或线之间的格子数来计算平移的格数。接着,教师可以引入旋转的概念。教师如果仅进行口头讲述,可能很难让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生活中旋转的图片,以此创设一个有趣的教学情境。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我们都去过游乐园,大家肯定都坐过摩天轮以及旋转木马吧?你们想想这两个设施有什么特点?”教师在讲述的同时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摩天轮和旋转木马的动态图片。大多数学生会回答:“这两个设施都会旋转。”然后,教师便可以引出旋转的概念。
2.3 优化信息化教学设计
依靠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硬件设施,信息化教学可以增强数学教学的形象化和趣味性。数学教师要把握好信息化手段的程度和内容,既不能过度使用,也要对使用的阶段进行系统的设计。根据内容需要和阶段特点,适时运用,发挥信息化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不仅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并且要高质、高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对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基本认识,并达到实际生活应用的基本要求。这节内容的重难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小数的读写,并且将不同单位小数之间顺利转化。例如,将几米几厘米转换为以米做单位的表示形式。教师要合理的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课件上出示厘米、分米等相关概念和具体的丈量情境,展示洗衣机1米10厘米的高度,以及1.1米的商标数据,让学生对长度有基本的概念,并掌握相同长度不同单位的转化。
2.4 查找信息资源,丰富学生探究体验
信息技术包罗万象、资源丰富,其中有许多信息学生很感兴趣。例如,当前流行的益智类小游戏,它不但深受学生喜爱,而且可以有效突出知识特点。将其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能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快乐,另一方面可以直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中的资源,丰富学生的探究体验。以“图形的运动”为例,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图形旋转、平移的特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中收集生活中的旋转和平移的图案小视频,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操作软件,将图案的颜色、花纹逐渐清除掉,只留下它们的轮廓。这时,学生便可以清楚地看到正在旋转或平移的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为了促进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模拟演示。例如,在屏幕上选择一个点,然后将画出来的图形挪到点的上面,再操作电子笔,让图形随着点进行旋转或平移。此时,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不断地思考与总结中学习知识。
3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课堂上运用一些科技手段促进教学发展,已经变为常态。在课堂中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画面生动形象的感染力,调动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积极性,有助于教师教授数学知识,提高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效率。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还能简化教师的工作,促进小学数学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军.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9):166.
[2]安智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8):143.
[3]胡雅楠.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探究[J].华夏教师,2019(27):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