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图的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下)第30期   作者:胡璋文
[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课改的深化,教育界创建出了将两者结合的信息化教学时代。

        胡璋文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秋浦小学  2470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课改的深化,教育界创建出了将两者结合的信息化教学时代。实现信息化教学将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然而如何对小学数学实现信息化教学,很多教师并没有相应的策略。或者一些传统教师由于对信息技术的不了解,导致信息化教学的实施出现一定的困难。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主题图;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
引言
        数学的新教材中包含了一张张色彩斑斓和充满生活化气息的主题图。这些主题图的设计符合小学生发展的特点和认知规律,能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拉近学生和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主题图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数学教学内容进行生动、形象化的处理,进而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一幅幅主题图蕴含了一道道丰富的数学题,一个个丰富的数学知识。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主题图和信息技术结合策略进行探究。
一、数学主题图的优势分析
        (一)体现数学内容的现实性
        因为主题图符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会让小学生觉得熟悉和有趣,所以它可以让小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学习中。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校园的面积,创设商场购物的场景,去游乐园玩耍等。通过这样的情境构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加强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比于其他学科,数学教学具有很高的难度,因为数学相比其他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也更加抽象。所以针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将问题更加直观地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调动多种感官,更加高效地开展学习,学生学习起来变得容易了,那么学习的兴趣也就随之提升了,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升,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在信息技术应用之前,老师只能将教学内容通过黑板来展现给学生,不仅费时费力,还极大程度上浪费了学生的课堂时间。另外,在讲解一些立体图形时,老师很难通过黑板很好地呈现出来,这就导致学生学起来比较费力,影响学习兴趣。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信息技术,可以更加直观地将知识呈现出来,极大程度上节省了课堂等待的时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能够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
        主题图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一定的教学资源,同时,它也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线索,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更好地挖掘教材中有价值的内容,帮助他们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从根本上掌握数学法则或者定理,更好地理解数学算理和算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和主题图结合的教学策略
        (一)融合信息技术领悟主题图内涵
        数学教学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素质教育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除了传授学生基本的基于主题图的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探究数学知识以外,还应该健全学生的人格,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将主题图和信息技术进行融合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领悟主题图的内涵,从而丰富了教学资源。例如,在学习小学人教版数学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这部分内容时,教材中给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主题图。安排这些主题图主要是为了引入新课的内容,这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把主题图进行延伸,让学生能够直接借助视频或者图像去观察和探索。这种教学方式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欲望,让学生在观察中认识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建立情景教学,激发学生们的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很多的应用,并且老师们根据信息技术的基础对学生们进行数学教学。同时,教学信息化的教学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学生们在课堂上虽然都积极发言,但是课堂上很乱,学生们都跟着起哄,甚至还控制不了他们,这样就导致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为此,老师们应该采用一定的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不是起哄。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对于学生们来说比较抽象,比较难以理解,这就需要老师们建立教学信息化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情景来吸引学生们的兴趣,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在这个情景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可以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来把数学知识和学生们生活中相联系,这是通过非常直接的方式来给学生们展示数学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突破教学重难点,直观呈现新知
        小学生年纪小,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有待发展。而6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接触立体几何和平面图形的内容了,这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做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如果不采取一定措施正确引导,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畏学心理。而信息化教学可以化静为动,可以直观展示图形的旋转、平移,可以将立体图的展开图直观地展现在同学眼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重难点的学习变得容易理解和突破。例
        (四)网络丰富教学资源,拓宽课内表现渠道
        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在现代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与多媒体教学工具高效、快捷地整理出符合数学教学内容的数据信息,实现课堂教学资源的丰富。例如在《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课中,笔者在课堂中即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材内容对教学素材所起到的限制作用,充分地发挥出了班级中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作用为学生展示了一系列笔者从互联网络中收集到的与长方体相关的图片。在多媒体内容展示的网络资源中,涵盖了大量不同维度的画面,有动画内容中的长方体工具、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长方体实物以及影片中的长方体道具。网络的出现以及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实践,帮助教师更加高效且快捷地在课堂中收集并展示出大量的教学资源与素材为学生表现出课程中的长方体学习内容,趣味化、生活化等多元化的教学素材往往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以更加丰富的资源使学生积累起对教学内容的认知经验,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五)巧妙搭建数学模型
        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能帮助教师将难以呈现和理解的数学内容转变为数学模型。以“观察物体”为例,此章节的核心在于学生能通过对物体的观察准确画出物体的三视图。此章节有一定的难度,其对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教师可以将书本上的图形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3D演示,通过变换角度向学生展示不同角度下图形的变化。通过对比,学生就能了解一个面在不同视角下是如何呈现的。这就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固态的图形通过信息化技术变成了动态,从而通过搭建模型促进了学生对内容的学习和掌握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主题图是一个重要的教学资源。它不仅包含了各种数学知识,而且渗透着数学的思维方法。教师在使用主题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信息技术,用心领会,精心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地发挥主题图的作用,最大化地体现主题图的功能和价值,从而借助主题图的学习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地球.探析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的优势[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12):190-191.
[2]张忠华.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实践浅析[J].考试周刊,2018(97):84.
[3]陈学军.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3):165.
[4]李岩.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的作用[J].吉林教育,2018(29):73.
[5]谈婷.巧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让小学数学教学更加灵动[J].新课程导学,2018(29):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