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材料有效投放与运用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下)第30期   作者:王婷
[导读] 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的创设实质上是为了挖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推进幼儿个性化思维的发扬与创作激情的萌

        王婷  
        河北省承德市第三幼儿园  067000
        摘要: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的创设实质上是为了挖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推进幼儿个性化思维的发扬与创作激情的萌芽,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参与美术区域活动材料的使用与创作,深入感知美术背后的艺术底蕴。但由于幼儿园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保守,目前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及运用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为此,如何提高美术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及运用的质量就成为现在值得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材料投放;运用;
引言
        传统的幼儿美术活动通常是在课堂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这种集体活动教学往往更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提出统一的教学目标将创造性的表现活动降格为机械的训练,忽视了幼儿间的能力差异,使幼儿在被动模仿和服从中丧失自信心和对艺术活动的热情。幼儿园美术教育在儿童身心和谐统一发展中占有关键的位置,是素质教育得以实施的全面体现。如何创设优良的美术区域活动环境,优化活动材料的有效投放,多方面增强幼儿对美术教育的兴趣,成为我们日益关注的话题。
一、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激发起幼儿对美术材料的兴趣,吸引住幼儿的目光与注意力,幼儿才会愿意主动接触美术材料,进而在接触过程中真正爱上美术活动,体验到动手参与区域活动的快乐。但是由于小朋友的年龄较小,幼儿的自律性相对较弱,幼儿的注意力往往并不能长时间集中起来,兴趣往往相对短暂,为此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应当从抓住幼儿的目光及注意力入手,注重保持幼儿对美术活动长久且浓厚的兴趣。首先,教师应当从完善多元化的美术活动材料入手,除了单一的纸笔、颜料、油画棒意外,更多的投放一些橡皮泥、木条、布条等辅助材料,除了准备好的材料外可以更多地准备一些为精雕住的材料,让孩子们发挥创造性自行创作作品。在提供剪刀、小刀等可能会对幼儿造成伤害的材料时,应当加强对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比如,如果教师想让幼儿围绕某一主题进行创作时,可以鼓励孩子们用蜡笔作画、用陶泥或橡皮泥捏造、亦或是用剪刀剪出来等等,鼓励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尽情发挥想象。
二、注重材料的生活化
        艺术创作源于生活,在幼儿美术教育中也要注重材料的生活化。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有利于创作的东西,这种生活化的东西突破了室内美术活动区域材料的单一性,将小朋友在生活中寻找到的东西经过拼接改造,完成艺术品的创作。根据季节的变化,教师带领小朋友在周边寻找可以用来创作的东西。比如春天花开的时候,让小朋友观察各种花儿的形状,将观察到的东西带回到美术活动区域后,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展示出来;在秋天树叶飘落的时候,教师带领小朋友收集各式各样的叶子并将它们带回美术活动区域,小朋友就可以利用彩色笔、胶水、剪刀等工具对树叶进行加工,从而完成一幅幅生动的艺术作品。
三、引用多样化的投放方式
        对于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方式来讲,主要可采用开放式、散点式,以及递进式。其中的开放式投放,着重强调的是幼师不应进行材料的过多设计与制作,不对材料使用目标结构进行预设,更不要对材料玩法做出统一规定,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自由选择、操作权利与空间,这样既有助于幼儿思维启发与拓展,也能够促使幼儿在运用不同方法操作不同材料时得到充分锻炼;递进式投放,主要强调的是,教师要结合幼儿发展规律,始终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来进行材料投放,循序渐进地提升材料操作难度。例如:针对益智区的图片投放,要先进行幼儿熟悉图片的投放,在幼儿可以顺利完成拼图操作时,再适当增设一些有一定难度、不规则的图片,以此来激励幼儿不断尝试、突破。

这样既有助于促进区域活动吸引力、操作性的显著提升,也能够帮助幼儿积累更丰富的活动经验;针对散点式投放来讲,主要指的是在全面挖掘材料潜在价值、深度的同时,可以使得材料的单一性得到有效弥补。例如,在活动中,可以先为幼儿投放丝线、毛线等不同材质、粗细的线,然后再围绕这些材料进行扣子、塑料相框等材料的投放。在此基础上,为幼儿实践缝扣子、丝线装饰相框等活动提供恰当指导,以此来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且在此过程中,幼儿的认知、动手能力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拓展。
四、营造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美术作为人类艺术创作的精华,为解放学生天性,让孩子们自由的艺术灵魂能够发扬,教师可以在区域活动投放时应当着重营造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推进幼儿在自由自在的氛围中学有所成,获取知识、发展能力。首先,幼儿园可以在美术区域活动中设置种类多样的游戏,提高美术区域活动的趣味性与新颖性,以更好地吸引学生对材料的好奇心。由于不同的游戏设置对幼儿艺术情怀的熏陶都具不同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应当结合美术区域活动的不同主题有针对性的选择游戏种类,注重提高幼儿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班级凝聚力及幼儿的集体意识与荣誉感。比如,颜色的卡片游戏可以提高幼儿对颜色的敏感度。值得注意的是,游戏的引入并不意味着放纵孩子们自由自在的玩耍,教师也应加强对孩子们的区域活动的规划设计,着重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再者,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就要求美术老师应当放低姿态,走进幼儿当中去,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做一些材料的剪裁收集,多多点评孩子们的材料使用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及时引导幼儿发现自身错误并纠正,多用赞赏的语言鼓励幼儿突破传统框架的束缚。
五、根据明确的目标进行材料投放
        由于幼儿的年龄比较小,他们的性格特点就是很容易被其他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尤其是在进行美工区域活动时,很多幼儿都无法将精力一直集中在一件事情上面。比如小A本来在画画,而小B在制作手工艺品,小A就很容易受到小B的影响,认为制作手工艺品比画画有趣,于是就放弃还没有完成的画和小B一起制作手工艺品。在幼儿活动中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会严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导致幼儿的美术活动无法完成。经过观察与了解,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幼儿美术活动的目标不够明确。因此,为了提升幼儿的专注度,教师应该明确活动的目标,根据不同的目标进行材料的选择与投放。比如以下几种美术活动:(1)串贝壳手链或项链,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贝壳以及不同大小的吸管,引导幼儿使用鱼线进行材料的串联;(2)贝壳吊饰,教师提供的材料有扇贝、小挂坠、碳素笔、毛根,教师应该引导幼儿首先进行贝壳的彩绘,之后进行串联。以上两组材料的目标都是非常明确的。这样一来,幼儿就能够根据明确的目标以及相关的材料进行活动,不再被其他的材料吸引注意力,能够将精力专注在一件事情上面,逐渐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直以来,区域活动都是受幼儿广泛青睐的活动场所,在此期间,幼儿可以结合自身兴趣,自由选用材料来开展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从不同方面来进行自由探索与合作学习,能够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因此,为了将其活动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其教师应对各类教育资源、材料充分利用与科学投放,基于此来为幼儿的自主、合作探究创造良好条件,给学生语言、动手与交往能力的全面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马云云.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材料有效投放与运用的研究[J].读写算,2020(32):39+41.
[2]顾舒敏.浅谈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材料有效投放与应用[J].教育界,2020(43):88-89.
[3]贾柳.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材料有效投放与运用的研究[J].才智,2019(31):152.
[4]江菊芬.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投放思考[J].成才之路,2019(16):71.
[5]黄巍华.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的实践与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9(04):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