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国敏
黑龙江省绥滨县第八中学 156202
摘要: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直接决定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推动各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还有利于加快学生学习节奏,并逐步建立学习兴趣与自信心,以此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应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高效参与课堂,使其在积极参与的同时感受学科魅力,实现高效率学习。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在社会各个方面的不断发展下,教育领域对学校的教育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初中数学教学来说,教师不仅需要教会学习者如何在应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还需要从根本上提高学习者对数学的兴趣,让学习者真正地学习和了解数学,在学会应试的基础上还要灵活地掌握数学知识,实现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新媒体技术就是为了实现更高教育水准而出现的一种技术工具,新媒体技术对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意义。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数学教师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
数学教师由于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不够准确,导致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教学内容背离了教学目标。教师讲,学生记笔记,师生之间缺乏互动。这样的教学形式无法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欲望,时间一长,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大大降低。这极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2、课堂教学形式化
部分教师还存在教学形式化的现象。他们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重视信息技术应用的美观度,如PPT的展示,重效果轻内容,直接导致教学内容与技术应用过程的脱节,没有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用。另外,教师对部分知识点的讲解不深人,导致学生学习的一知半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3、教学评价缺乏针对性
在传统教学评价下,教师始终以考试成绩作为最终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评价的片面性和单一性导致教师看不到学生的进步,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的建立。教学评价有时也只是为了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考核,并不是研究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这不利于教师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导致教学评价失去了其本身的实质性意义。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1、营造良好氛围
可以说,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通常以教师灌输式的知识传授为主,学生的主体性难以发挥,导致学生无法吸收全部的知识点。加之数学本身的抽象性特点,十分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因此,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加轻松的掌握相关知识点,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以此来构建高效、趣味的数学课堂。
例如,“轴对称”一课,需要学生准确掌握轴对称图形、关于直线成轴对称两个概念的实质,能够识别轴对称图形及它的对称轴。
因此,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将生活中的对称图案或物体呈现出来,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对称美联系到学习中,让学生在直观的观察中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这样一来,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有助于学生经历知识的观察、发现与形成过程,促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与学习效率的提升。
2、优化教学环节
数学教学对学生逻辑思维与理解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而实际教学中之所以会出现数学学困生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这部分学生并未真正掌握数学的核心思想与学科规律而导致的。因此,在基于构建高效课堂的理念下,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想办法优化各教学环节,首先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随后通过启发引导的方式使其做到对知识点的牢固掌握与灵活运用,最后通过习题练习与探究实践等方式将学习心得进行升华,培养其独具个性色彩的数学思维,从根本上解决数学学习难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判定”这一课时,教师通过一种幽默的方式引出教学主题,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雪花,却有完全相等的三角形……”,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建立兴趣。随后,首先带领学生了解三角形全等的概念以及性质,并以边边边的判定条件为例进行精讲。最后,让学生自主探究剩下的几种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在这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使其运用类比的数学思想去自主分析、总结,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理解,还能够提高其课堂参与程度,在积极的思考过程中促进学科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3、开展生活活动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现实问题,是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最根本目的。因此,教师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就应该努力创设适宜的条件,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合理地应用到解决生活问题之中,以此增强数学的实践性和体现数学的重要价值。同时,教师还能以此培养学生更好生活的能力,锻炼学生的生活数学视野,从而实现学生的未来可持续发展。
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调查本市电费的“峰电”价格、“谷电”价格与不使用峰谷电时的价格,并根据所学知识针对这些信息设计出一道数学练习题。通过调查,学生小组会得到如下信息:本市的“峰电”时间为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9点,其价格为每度电0.56元;“谷电”时间为每天晚上9点到次日早上8点,其价格为每度电0.36元;不使用峰谷电的居民用电价格为0.53元每度电。结合相关数学知识,有的学生小组会提出的问题是:假如某家庭使用峰谷电,当月电费为84元,且其“峰电”用电总量占总用电量的60%,则该家庭当月共使用了多少度峰电与谷电?如该家庭不使用峰谷电,则会支出多少钱?有的学生小组则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当“峰电”用电总量占当月用电量的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几时,使用峰谷电的方法更加划算?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不仅能以此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的意识,而且能锻炼学生用数学思维分析身边事情的能力。
三、结语
总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作为教师教学所追求的主要目标,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积极优化教学,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动力,并结合学生当前阶段的学习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灵活应用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兴趣的鼓动下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主动探究所学知识,从而实现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卫红.探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J].散文百家(下),2018,(8):161.
[2]丁丽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