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0期   作者:王琴
[导读]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现代教育部门制订并正式实施的教育新制度不断深化,要求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树立基本的教学“自信心”。
        王琴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板桥镇中心完小  655808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现代教育部门制订并正式实施的教育新制度不断深化,要求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树立基本的教学“自信心”,对提升学生的基础核心素养制订相对科学的教育策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构建“温馨、高效、风趣”的课堂整体教学环境,为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基础。核心素养是当代社会教育背景下,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与道德行为标准,是能够随着学生身心不断发展做出及时改进与合理适应社会教育环境发展的一种核心能力。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策略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从业人士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数学核心素养中的数感和运算能力,学生从刚开始时的1,2,3,到后来的百以内的数、千以内的数、亿以内的数、分数、小数、负数,再到后来的百分数等,以及关于数展开的同级符号运算、两级符号运算、带括号运算等。如果学生没有掌握某一部分的知识点,那么学生的数感以及运算能力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到小学高年级时期,学生基本就能通过数学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问题。因此,教师要将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每一节的教学活动中,从而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加强学科与生活联系,将抽象化变为具体化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比较抽象化的学科,不像语文或者英语这些语言学科有大篇幅生动的文字可以直观地理解,数学的主要直接呈现的是应用题、计算题等,并且需要学生按时完成题目练习。小学学生对于解题方面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应用意识,就需要教师灵活地运用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活”化,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将数学知识点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使抽象的知识点变得具体化、形象化,方便学生理解和思考,也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抛弃畏惧心理,认真学习数学,更加清晰地理解数学结构,在生活中也可以运用数学思维和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比如在学习“绝对值”这一节内容时,学生对于概念比较模糊,教师可根据生活中相关的事物来表达其含义。如,两趟路线的公交车乘客往两个相反方向行驶,其中行驶的路程、收取的车费都是相同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向学生说明在实际生活中存在较多只考虑距离不考虑方向的问题,然后巧妙地引出绝对值的定义,学生就可以直观地理解绝对值的意义,并且印象深刻。

因而使得学生更加深刻了解和认识绝对值的含义,并且意识到学习绝对值的必要性,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二、创新课堂授课模式,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因长时间地学习而对一门学科产生厌烦心理,尤其是对这门学科不感兴趣,或者因这门学科的学习太困难而产生挫败感,以至于学生不愿意去学习。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授课模式,这样学生会在学习中慢慢提高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在课堂上的听讲效率,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章节的内容时,仅仅通过课本上的图片进行讲解,虽然也能够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但是并不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于是,我在课前准备时购买了一些学生学习用的纸币。课堂上,在我把学习用的纸币分发给学生之后,学生的状态明显比之前的听课状态要高涨,学生对于这样实物操作的学习非常感兴趣,在这节课的学习效率非常高。通过这次讲课,我认识到教师不能够一味地依从课本内容进行授课,要学会适当地创新自己的授课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这门学科。
三、通过科学教育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
        在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导性较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天性,阻碍了学生学习思维的合理性散发,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在日常数学教育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时刻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为学生营造良好、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以便合理开展核心素养教学活动。
        例如,假设一个橡皮1元钱,一个笔记本5元钱,买一块橡皮和两本笔记本一共需要花多少钱?由于问题相对简单,学生能够轻松地得出答案。而将问题进行“以零化整”的形式与较为深奥的知识内容相融合,设计“主题相同,内容更深”的相关数学问题,便能成功上升为另一种层次。整个数学设计过程结合了科学教育法,对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转换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都具有一定价值。
结束语
        小学作为知识启蒙和核心素养雏形培养的重要阶段,对学生们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树不扶不直,一颗树苗如何成长为直挺的参天大树,不光得给他们养分,还需扶直它们。因此,小学教师不仅要给孩子们教授知识,更得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这个素养包含了很多方面,需要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细心揣摩学生们的心理以及紧贴国家新课改的要求来切实提升,为孩子们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唐恩.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考试周刊,2020(86):79-80.
[2]施晓军.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天津教育,2020(01):165-166.
[3]韩宏静.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黑龙江科学,2019,10(01):104-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