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0期   作者:王丽月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特别是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逐步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激发孩子强烈的求知欲。
        王丽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天峨县第五小学 广西 河池 5473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特别是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逐步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激发孩子强烈的求知欲,鼓励孩子学会科学的方法进行独立的学习,教会孩子如何进行学习和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是孩子学习的综合能力的表现,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将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对孩子进入初中面对多个学科的学习做足准备。我们做教师的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刻不容缓的责任。
关键词:浅谈 农村小学 高年级学生 数学自学能力 培养
引言
        在数学教学中,不管是小学还是初中,高中乃至大学,我们最重要的不是教会孩子算几加几等于几,也不是教会孩子会解书中的题就够了,我们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今后如何自己去学习,在没有老师的传授下,如何自己用一定的学习方式去学习理解。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学方式在教育改革的指导下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但是在我们所处的农村小学中,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家长文化水平的巨大差异,老师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固守,还存在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方式,这种陈旧的学习方式让孩子养成了被动接受学习的习惯,使他们养成了对老师的依赖性,让孩子被排除在学习之外,我们的教学不能只“授人以鱼”,而要为孩子今后的学习做好“授人以渔”的准备。
一、以学生学习为主体,营造独立民主课堂氛围
        随着素质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让学生作为学习数学知识的主人,为学生营造思考数学问题的氛围,这也是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的第一步。通过学生一步一步的进行知识的探索,有助于学生学习思维的开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需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思路的引导,更好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对学生教学“小数是两位数的加减法”时,为了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思考问题的情境,买一本童话故事书要6.75元,买一本数学计算书要9.69元,那么一共需要多少钱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然后引导学生采取课堂上的方法掌握学习的知识,帮助学生一步一步的掌握学习的知识,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之下收获知识。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在讲授新课的时候,老师能不能创设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从而引发孩子有目的的思考,这是整堂课非常重要的环节。上课之前我认真阅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要求,串联好课堂间的知识结构,根据孩子的认知特点,围绕当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课前巧妙地设计出自学思考题,对于这些自学思考题我要求自己,所设计的问题要具体化,并带有启发性,有利于孩子思维的发展。

例如我们新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75次,婴幼儿的心跳次数比青少年多45,婴幼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在教学前,我设计了这样的思考题: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根据题中婴幼儿的心跳次数比青少年多,你知道是谁做的“1”的量,谁是比较量吗?题中青少年和婴幼儿的心跳次数告诉了吗?怎样理解比青少年多45这个条件?你能用线段图来表示题中题意吗?你能写出等量关系式吗?
三、培养农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数学语言通常都是由数学符号来代替的。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和严谨性。它要求学生要全身心地投入,将读与写相结合,调动思维的活跃度。[1]比如,教师在讲解《自行车里的数学》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先预习这部分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简单的阅读,然后根据自己阅读得到的信息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学生可以回家仔细观察自己家里面的自行车。家里没有自行车的学生,就可以自己想象自行车的样子,然后根据自行车的样子自己绘制相应的模型。这样,学生在教师讲课之前就已经进行了学习。在课上,教师就可以在讲课时让同学们拿出自己绘制的自行车,引入当天要讲的内容,关键时候也可以鼓励学生:“你画得很好!”“你回答得很完整!”“你从阅读当中获取的信息很准确!”这样的方式将枯燥无味的数学文字变得灵活有趣。学生也因为参与了这样的制作,而对课堂内容十分感兴趣。
四、强化学生交流合作,鼓励学生自行探索思考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过度的依赖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讲解,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很难充分地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相关的知识点,组织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思考和学习,确保学生在讨论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教师在对学生教学“三角形面积”的时候,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把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接成之前学习过的图形,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之下充分地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
结束语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我们老师既做课堂的组织者,更要做学生课堂学习的引导者。我们不仅要交给孩子好的学习方法,更要让孩子有一定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自主开展学习,促进自己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传芳.浅谈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137-138.
[2]吉秋荭.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3]陈美杰.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