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解决小学高年级数学问题的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0期   作者:朱艳华
[导读] 围绕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全新的标准,数学教师需要强化学生的解题思维和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并以此为依据创新教学模式。
        朱艳华
        云南省宣威市龙潭镇磨石村完小655417
        摘要:围绕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全新的标准,数学教师需要强化学生的解题思维和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并以此为依据创新教学模式。针对当前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解题训练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应站在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等方面创新教学,为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
关键词:解决 小学高年级 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
引言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教学科目,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新课改理念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不但要传授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鼓励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其本质也是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过程,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本着数学教学要求,帮助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本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具体的问题,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
一、教师要努力转变观念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应积极转变应试观念,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意识到理性认知的重要性,着重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既要重视分数,又要抓好解题能力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平等、温馨的教学环境,在言传身教下把学生引入数学殿堂。
二、设置问题情境,激发解题兴趣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解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设置问题情境。通过结合具体的生活案例设置情境,学生会在情境的感知下,深入剖析具体的问题,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思维,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的解题效能。如在设置“百分数”相关的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环境中发掘问题资源,并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常识分析问题。如有这样一问题:“桶里装有80千克油,用去了60%,请问用去了多少千克油?”教师可以通过情境与动画的展示,帮助学生分析具体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发散思维明确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而准确梳理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又如,学习“完美的图形——圆”这节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如“某个学校有一个圆形操场,学校要在操场铺塑胶,每平方米塑胶的价格是480元,已知操场的半径是45米,请问操场铺塑胶一共需要花费多少钱?”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贴近生活中的问题引进课堂上,实现生活化教学,帮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优化教学效果。
三、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教师要采取合适的手段不断增强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减少对课堂的掌控,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积极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学习“随处可见的形体——长方体和正方体”这部分内容时,这节知识的重点内容就是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为了让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有简单的了解、掌握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增强学生的空间意识和概念。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为小组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问题。提出问题如“标注出正方体的每个边,说出正方体是由几个面组成?如何计算每个面的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与每个面的面积是什么关系?”,然后要求学生小组探究,确定问题的答案。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水平,还可以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教学效果。
四、积极拓展,活跃思维
        数学思维的培养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小学生有着较强的求知欲,要学得知识很多、想学得知识也很多。因此,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扩展,既能满足学生求知欲,又能起到活跃与培养数学思维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着力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入手对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推理、判断、计算等一系列思维过程来促进自身核心素养的提升,逐渐养成举一反三的良好思维习惯;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模型思想,在统计、代数等问题探究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有一双慧眼,能透过题干所给的繁杂信息找出自己所需的内容,通过模型思想的有效运用,能让学生在相关信息的支撑下根据实际问题来建立模型,走进特有的思维空间,在其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探究;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当出题人,根据某一道基础习题来自己设定题目,让同组成员解答,在给学生更多机会发挥想象力的同时,也能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增强自信心,如若在解答过程中发现问题,更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五、设置训练专题,培养变式思维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解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考查同一知识点的数学问题进行资源整合,并设置专题,让学生在参与专题训练的过程中不断发散思维,探究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方式。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让学生在专题训练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变式思维,全面提高解题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是小学阶段主要科目,数学教学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高年级数学课堂上,教师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甜甜.小学高年级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20.
[2]马响亮.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教育教学创新[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36-438.
[3]李金梅.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中需关注的几个问题讨论[C].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新教育时代教育学术成果汇编.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