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宗媚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那隆镇灵一小学 535414
摘要:数感培养是教师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在教学中为学生进行数感的培育,学生的数学能力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教师在此期间的作用便是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让学生能够对数感的内涵进行充分的理解,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培养;教学策略
引言
目前,数感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世界各国专家学者的认可,成为新世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数感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提高自身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解题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培养学生的对数感和数学计算感。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也指出,当前小学数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数感是主要的教学任务。具有一定数感的小学生能有效提高解题能力,是小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对学习也有重要作用。
一、用图形理解数字,帮助学生建立数字感
数和形是数学学科所研究的两大重要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关键,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时都是将数量关系与图形通过相互转换来实现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不断提升。小学是学生启蒙的关键时期,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时引导学生利用图形理解数字,帮助学生树立数感,促使其在学习中数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例如,学生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利用图形展开教学,以促进他们高效地理解数字,并由此帮助其树立数感和提升数学素养。课上,数学教师首先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回忆出平行四边形面积求解公式。然后,教师又画出一个底边和高都相等的三角形,说道:“同学们,能够计算出这个等高和等底的三角形的面积吗?”学生开始思考,教师随之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之间的联系,并且鼓励他们通过图形之间的联系想到面积计算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观察两个图形,很快便认识到两个等大的三角形能够拼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就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进而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小学数学教师利用图形展开教学,促使学生能够在观察图形的同时树立与提升数感。
二、创建良好情境,加强交流合作
为了加强对学生数感培养,促进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数的内涵的理解,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在小学数感培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争取更多的教学资源,并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实现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借助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加强数的理解。
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能够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加强数的感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积极开展相应的游戏活动,结合具体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思考探究的过程中养成良好思维习惯,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还可以采取更多新颖的教学方式,如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学会合作探究,加强培养学生的数感。在学生合作学习的环节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感悟能力。
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其特点,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制作所需学具,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探究,通过对学具的折一折比一比,对黑板、教室、课桌的测量等合作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加强数和形的理解。学生在合作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当中,通过对数内在条件的探索,创建了高效的数学课堂。
三、展开动手实践,让数感具体化
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比较强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而实现小学生实际操作与思维理解相结合,完成学习和教学过程。儿童对未知世界的理解,是从实践中开始的,只有双手才能开出智慧的花朵。所以,在小学生学习中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提升学生的数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适当地在课堂上加入互动环节和学生实践环节,重视在培养学生数感能力时的实际操作能力发挥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参与中学会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在教学工作中,老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展开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活动将数学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常识,强化灵活运用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对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转化能力得到提升,无形之中养成了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良好的数感就会逐渐养成。为了保证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巩固以及养成相应的数感,数学老师可以以课本内容和知识点作为出发点,结合学生实践操作的形式和内容为学生出题,让学生按照老师讲解的方法和自己在实践活动中得出的结论对老师出的题目进行分析探讨,养成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提高学生数感,进而达到数学教学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是一门探索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探索和创新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数感,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提高学生识别和解决问题及总结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未来在各科目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数感培养中首先转变教学理念,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辅助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通过培养学生的数感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体验、形成数感,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东长香.基于数感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实施[J].中国新通信,2020,22(12):175.
[2]徐必桂.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数感培养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19(10):81.
[3]熊思.基于数感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分析[J].读写算,2018(36):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