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静
(苍南县钱库高级中学 浙江 温州 325804)
摘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学校自始至终都不能放弃的重要任务,新时代的发展需要良好的道德才能跟上时代的进步。学校的每一堂课都必须通过德育的渗透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指出,高中生物课程也必须进行德育渗透,通过在生物课程中深入讲授教育材料,学生可能受到影响。结合我自己的教学,我试图在高中生物学中提出一些具有一定参考效果的德育渗透方法。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物教育;德育
引言
教学是每个老师的职责。从学生精神出发的教学,不仅是班主任的职责,也是各科任课老师的职责。高中生物教师应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努力从教材中发现德育因素,潜移默化地将德育融入生物学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互联网等媒体的迅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快捷的信息,其中有些人认为是积极的,有些人认为是中立的,有些人认为是消极的。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正在审视生活、世界和自己。在这个时候,教师作为能为他们起到指引作用的辅导者,就应该有分寸地介入他们身心发展的进程中,指导他们读取有分量和营养的书籍和网络信息,减少和抵制不良信息对他们的冲击。例如,在性教育中,将身体结构和特征结合起来以获得合理的青少年心理教育是有意义的,比如在讲授激素调节和细胞工程的内容的时候,就性激素和精卵结合及胚胎发育这些知识点可以展开与人体繁殖有关的内容,让他们意识到他们青春期正在发展起来的第二性征属于正常而且非常合理的现象,男女生之间的交往需要保持一定的规范等等。
二、优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满足现代高中生物教学的需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必须整合教学资源,根据高中生物教学知识,科学合理运用教学元素,提升生物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优化教学模式。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生物教学和学习的模式应发生质的变化。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模式下,教师传授正确的教学方法,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根据高中生物知识,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恰当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学习。其次,创建教学情境。以教学问题为基本导向,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合理地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和学习的兴趣,在游戏或特定的情境中,能将生物知识学习得更加牢靠,认识得更加透彻,掌握得更加灵活,有效地培养学生生物素养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借助相关生物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热爱社会主义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道德基本原则之一。为了提高民族认同和凝聚力,就应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收集信息,如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记载了200多种植物,说明我国是研究和利用植物最早的国家;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不仅是药物学专著,也是植物、动物、矿物专著,他对植物分类的方法比西方植物分类创始人林耐要早一个半世纪,他的这部巨著被译成十几种文字,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近代,国际上称之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研制出了一种新稻——一种已经是世界上最好水稻品种先驱的杂交水稻,等等。这些材料通过学习我国开明的历史文化,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使学生了解我们现代生物学的巨大成就以及他们对世界所作的巨大贡献。
四、提升教师德育教育能力
高中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是主要引导者,而教师本身教育能力关系到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效果,对学生思维和行为习惯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在新媒体环境下,德育教育工作难度增加,要保证德育工作开展质量,必需重视教师能力水平。首先,教师应提升本身德育能力,通过阅读大量书籍,不断丰富自身德育知识,并提升对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其次,提升对多媒体认识与掌握,充分利用其优势。最后,教师应结合各个时期不同情况,充分利用各种有效措施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如结合学生情况,利用网上案例、论坛等,定期开展相应德育教育活动,适当对学生进行网络心理咨询,引导学生释放压力,避免出现心理崩溃、思想偏激等问题。
五、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德育示范作用
在学生眼中,老师是知识的体现,是学习的榜样。因此,作为教师,你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理论、知识和教育水平。教与学都是给学生示范和榜样的重要。比如,要在生物学方面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要发展良好的科学思维方式、语言、方法等方面,充分发挥教师作为自身道德榜样的作用。在教学的早期阶段,生物教师应积极发挥概念的作用,进一步改进生物知识内容的学习,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了解现代生物学的概念和方法,有效补充其生物知识的短板。提高生物能力,加强表达能力,提高逻辑清晰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生物老师想说的话,提高生物学的效率。
结束语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是渗透德育课的生物教学,在教师的细心组织和教导中,同样可以渗透进丰富和重要的品德和道德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获得生物学知识,还帮助他们在品德的内部矛盾中进行了疏导和转化,逐渐转变为爱国精神、社会和集体责任感,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参考文献
[1]吕晓丽.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农村教育,2019(06):5-6.
[2]朱龙云.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J].华夏教师,2018(17):78.
[3]王可敬.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的德育渗透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