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思月
重庆师范大学 401331
【摘要】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身心得到发展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实现教育理想的主要阵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种教育理念及实践都得到了极大发展,然而,课堂研究仍是我国基础教育研究的薄弱环节。在现实的小学教育实践中,很多教师忽视了课堂的组织和管理,课堂管理水平低下,使课堂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就现如今小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及策略进行了分析探究,以期提高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让小学生在高效的课堂教学中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高质量地完成对知识的学习。
【关键词】:小学课堂;课堂问题;实施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一提到课堂,人们就会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空间概念,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也这样解释道:“教室在用来进行教学活动时叫课堂。”[1]关于课堂管理,不同学者赋予它不同的涵义。 台湾学者李祖寿认为:“课堂管理是安排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以使学生能有效地利用其学习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与希望下,从事其应有的及可能的学习。”[2] 杜萍等人则认为,课堂管理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管理,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则,有效地处理课堂上影响教学的诸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3]尽管对课堂管理的定义众说纷纭 ,但其本质基本相似。笔者认为,课堂管理是教师基于预设的教学环境,设施和活动,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通过一定的人际互动和交往,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课堂管理是班级管理和班级教育教学的十分重要的内容,课堂管理是否有效率,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影响着小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然而随着教育的发展,课堂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是让教师感到最为困难的事情之一。长期以来,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人们更多是强调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而忽视了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课堂管理问题,从而导致一些小学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低效和失控。因此,小学教师要重视提高自身的课堂管理能力,成为“课堂管理的研究者”,揭示小学课堂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完善班级教育和管理,让课堂成为小学生温暖的学习场所,促进他们生动、活泼地发展。
二、小学课堂管理常见问题
1.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很多小学教师不能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并且按照学生学习成绩把学生人为地分为“好生”和“差生”,偏爱“好生”,歧视“差生”,遇到同样的事情,不能公正客观地评价和对待学生。有的教师对于“好生”在课堂上讲话,只是轻描淡写地提醒一下,而“差生”说话,就会遭到教师严重的训斥。这不仅会影响生生、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健康发展,还会对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埋下诱因。
2.啰啰嗦嗦,效率低下
一些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啰啰嗦嗦,对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事情反复提起,影响了课堂效率。例如在一次小学语文听课中,有一位小学生来迟到了,在教学过程过,教师一直唠叨了这位学生迟到的事情,不断地对学生进行“上课迟到的思想教育”。教师这种行为,不但干扰了正常的上课秩序,还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厌恶情绪,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
3.随意批评学生,忽视对学生的鼓励和关怀
一些教师极为重视“尊师重道”的传统权威,以指挥、威胁、训诫、命令的方式管理学生,在课堂上创设的是一种对抗性的氛围而不是支持型的氛围。还有的教师不分场合、时间,在管理学生时语言简单粗暴,缺乏鼓励和关怀,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中午自习,一位女生在啜泣,班主任问她怎么了,女生说电话手表不见了。班主任揪住了她的脸,恶狠狠地责问:“谁叫你把电话手表带到学校来的,你有毛病吗?”这个一年级的小学生吓得瑟瑟发抖,这种教育的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4.缺乏教育机智,课堂管理应变能力差
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一次五年级听课时,教师请学生齐读课题“将相和”,结果有学生恶作剧,故意读成了“酱香饼”,引起全班哄堂大笑。教师十分生气,罚学生抄写课题。
其实,对于这类问题,教师只要运用教育机智,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就可以巧妙地加以解决。
5.课堂管理方式不当
不当的课堂管理方式主要分为专制型和放任型两种。有的教师只是单方面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照本宣科,对学生放任自流,忽视课堂教学的纪律性,小学生本来自控能力就差,即使是有学生想要好好学习,也是无能为力。还有的教师主观性强,以自我为中心,在管理课堂时,常常采用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惩罚,例如罚站,抄作业等等,甚至是教鞭不离手,对学生非打即骂。这不仅不能解决问题,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反而损害了教师的威信,招致学生的愤恨情绪,还会诱发学生攻击性的课堂问题行为,其结果得不偿失。
6.教学管理不当
很多课堂问题是由教师教学管理不当引起的。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一些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不能很好地分配教学时间,把握教学内容主次,对教学的重要部分不能给予足够的时间去讲解,本末倒置地在一些细小的枝节上花费过多的时间,打乱教学节奏,冲淡教学主题。[4]例如教师的教学设计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效率自然大打折扣。
三 优化小学课堂管理的策略
1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天生就有各种需要,若要学生有学习动力,必须满足他们的需要。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是由于课堂环境不能满足其认同、归属和爱的需要造成的。因此,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接纳关注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要摒弃“教师中心”、“师道尊严的”传统教育理念,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自发地喜欢上老师。在小学低年级的课堂中,由于学生年龄小,自律能力差,对课堂秩序几乎没有什么概念,更需要教师不断了解学生,给予学生更多耐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满足学生的归心理需要。
2 掌握沟通和交往技能,改进交流方式
有效的沟通技能和良好的交流方式不但能够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和谐师生关系,也是有效的课堂管理的重要策略。首先,重视倾听。倾听是对学生表达尊重的一种方式,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倾听感受到自己是受到关注的。这对于渴望被人注意,表现欲强的小学生来说,倾听十分重要。因此教师要掌握倾听的技术和艺术,运用在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中。其次,及时的反馈。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表现、回答等,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反馈,尽量多赞扬、多鼓励,根据个人的特性,因人而异,附上具体的建议。不能有刺激性的语言,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一次听课中,某个学生在回答老师问题时,没答中要点,教师直接生气来了句:“脑袋装的都是什么,怎么这么笨?”据我观察,在接下来的课中,这位学生一直闷闷不乐,无心听课。如果教师换一种沟通和反馈方式:“说错了也没关系,大家都喜欢爱动脑筋的学生。”结果可能大不一样。
3 选择合理的课堂管理方式
在很多情况下,对于课堂管理问题,教师都是一刀切地选择惩罚的措施,例如罚站,罚抄作业,甚至是体罚等。惩罚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规范班级秩序的作用 ,但却不是最理想的课堂管理方法 ,一味盲目的采取惩罚措施不但不能够解决课堂管理问题 ,有时还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之前班上有一位喜欢调皮捣蛋的学生,在我上课时不断拖凳子被我抓到,我一气之下就让他在墙角罚站,没想到,他居然做各种小动作,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了,引发课堂秩序的混乱。所以教师在课堂管理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鼓励关怀,多用积极的语言引导学生,慎用惩罚。
4 改进课堂教学, 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课堂纪律和秩序是否良好,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对课堂管理目标的实现产生着一定的影响。教师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科目知识,还要掌握其他学科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所授学科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精心设计和实施教学过程,把握课堂节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在课堂中运用教育机智,随机应变,灵活处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偶发事件。
总之,在倡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时代,小学课堂管理不应该以惩罚或者体罚等蛮横的方式来体现教师权威限制学生的课堂行为。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课堂管理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创建积极而有生命力的课堂环境,让小学生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汉一.常云平.课堂管理学分析[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3)
[2]李祖寿.教育原理与技法[M].台北:大洋出版社,1979,(169)
[3]杜萍.课堂管理的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8)
[4]赵国军,王亚军,农村小学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