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0期   作者:李文亚
[导读]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育上肩负着重要的职责与使命,语文因其学科特点,教师除了向学生传递关于语文基础知识性内容外,语文学科还富有德育教育和人文关怀等重要内容,尤其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学科教育,更加考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李文亚
        (贵州省习水县良村镇吼滩学校, 贵州 习水 564601)
        摘要:初中语文教师在教育上肩负着重要的职责与使命,语文因其学科特点,教师除了向学生传递关于语文基础知识性内容外,语文学科还富有德育教育和人文关怀等重要内容,尤其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学科教育,更加考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应结合教育现状,从农村初中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出发,不断反思自身教学,提升教育专业化素养,为农村学生语文学科的良好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受教育环境、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教学水平较城市初中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综合分析初中语文教育现状,广大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应站在学生语文学科综合能力提升的角度深刻反思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为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教育专业水平提升方面做不懈的努力与尝试[1]。教师通过多种渠道与方式提升教育专业素养,走进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从而在初中阶段发挥语文学科重要的教育意义,实现语文教学的更有效性,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实力,为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造成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教育专业发展受限的原因
        对于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而言,他们认真坚持、努力探索,在教育阵地上不断付出辛苦与汗水。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受多方面条件的限制,使得农村语文教师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教育专业水平亟待提高。主要原因在于,对于农村教师教育培训投入不足,教师的教学更多是独自的探索,缺乏定期专业的教育培训与指导,使得教师提高自身教育素养比较艰难。另外,很多教师在教育行业中坚守多年,即使不忘教育的初心,但长期反复的进行循环语文学科教育,以缺乏教育的创新意识,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却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虽然能够在语文课堂上收获丰富的知识,但语文课堂缺乏新意,学生对语文课堂缺少期待,甚至兴趣寥寥。
        二、推动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一)?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出发,强化教师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理的联系
        分析农村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除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学方法的运用等关于课堂教学的部分外,教师从心理学层面深入了解初中阶段学生的特点,能够把握学生语文学习心理变化及诉求等,站在充分理解与尊重学生的角度实现教学的更有效性。

传统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容易忽略心理学联系语文教学实际,没有从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变化与发展特点出发,即使向学生传递了教材知识内容,但缺乏对学生学习心理建设等重要举措,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不理想,教师也没有完成既定的教育目标。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教师结合语文教育目标,不断提升教育心理学素养,使教师更了解自身教育与学生的发展,做到有的放矢[2]。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黄河颂》为例,教师除了教授本课的重要基础知识外,还应从德育教育方面入手,深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强化学生心里建设。尤其农村初中生在接受爱国教育等不够具体和深入,教师的教学应为学生做积极的心理建设,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创作情怀。黄河颂表面是歌颂黄河,实际上是赞美伟大的中华民族,教师教育学生语文学习要上升情感认识高度,发挥语文学科德育教育的重要优势,从而有效提升教师教学专业化素养。
        (二)加强农村语文教师教育资源投入,从培训到考核等做综合、科学的计划并落实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除了自身在教学工作中进行不断反思外,学校还应加强对语文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和投入。如一个教师队伍中难免会出现教师专业素养参差的情况,加强对教师教学素养的培训,使农村教师定期接受专业的教学方式方法的指导,再制定科学的考评机制,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在科学的考评机制下有立体、清晰的呈现。如针对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反馈等制定上下级评定机制,以余光中的《乡愁》为例,教师经历教育指导,能够在该诗的教学中将何为乡愁向学生进行讲述,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注重语文学科教育与现实生活或实事政治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海峡两岸关系,祖国统一大业仍未实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若教师的教学并没有联系生活实际,则使得语文教学缺乏创新教育意义,教学内容过于单薄,需要加强专业素养培训,提升农村初中整体教师专业素养。
        与此同时,发挥网络资源的教育优势,鼓励教师专注自身专业水平提高,通过自学、分享教育心得等提升专业素养。网络走进农村千家万户,为广大农村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育与学习资源,教师即使受环境、条件限制无法去到更广阔的天地学习,利用网络资源也能追求自身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开新天地。如教授学生学习《智取生辰纲》,古典四大名著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师教授相关内容,除了故事本身知识教学外,还应该利用网络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传递给学生,师生共同学习,了解每个故事蕴含的智慧和人生哲理,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继承和发扬,从而发挥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达到农村语文教师教育专业素养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月琴. 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分析[J]. 新课程(下), 2019, 000(001):212.
        [2]李全金. 初中语文教师专业成长探究[J]. 小品文选刊:下, 2019, 000(010):P.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