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晔晔
温州市龙湾区天河镇第一小学,325025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重要时期,是为学生打好稳固根基的基础时期。目标导学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提高了教学效率,推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发展的学习能力。本文首先阐述目标导学对于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再提出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相关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导学;实施策略
目标导学是教学合一的教学方式,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应该是学生而非教师。素质教育的关键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学习能力,这意味着必须构建高效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是否起到引导和帮助作用、学生是否愿意接受教师的课堂方式,养成自主学习观念、最终的学习成果是否达标这些都是评价课堂效率的重要指标。经过教学实践发现,目标导学在各学科中的运用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为高效的教学辅助工具,在课堂上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低迷
尤其是刚从幼儿园升上来的一年级学生和情绪波动较大的低年级学生,之前语文教学主要在识字和儿歌阶段,随着学习强度加强,不少学生难以适应变化,认为产生畏难情绪,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还有一些学生受到错误观念的影响,认为语文就是背会书本就能得高分的学科,在老师讲课时,抱着不听讲也能理解知识点的侥幸心态。
(二)教学方式落后
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是阻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有的小学语文教师未及时跟上新课标的改革步伐,将传统教学观念和方式用于新课堂上,在讲授过程中完全按照课本内容,未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只是将教材中的知识给学生复述了一遍,没有进行延伸和拓展。久而久之,课堂上的氛围会越来越沉重。
二、目标导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为学生制定明确可行的学习目标
1.明确目标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是由许多知识点构成,从生字到成语,从阅读到背诵,从造句到作文,由点到线构建成彼此联系的知识网。明确每个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对教师来说,有利于规划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有利于量化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点,从完成每一个小目标到质的飞跃,教师帮助学生检验学习目标是否完成,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测验、自我反省,自我改正的学习习惯,教师也能在过程中了解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差异,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2.如何确定学习目标
明确每一个小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目标并体会到成绩提高的成就感,有助于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小学语文教师应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到每位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不同,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以班级中等学习水平为标准,面向全体学生,按照符合课标要求,为学生制定具体、适当的学习目标[1]。以小学三年级古诗教学为例,当课堂上讲到《望天门山》这首唐诗时,有的教师只关注能否应付考题,直接要求每位同学都必须背诵全诗。这就忽视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可能连这首诗所代表的意思都不明白,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就死记硬背。
(二)实现由“被动” 向“主动”的转变
1.做学习的小主人
课堂的主导者应该是学生而非教师,这是教学观念逐渐进步的体现。该如何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意味着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创建恰当的教学情境。以小学二年级《找春天》课文教学为例,课文主要描述了春天带来的万物复苏、勃勃生机的景象。文中提到春天来临的迹象有“小草探出头”“树木吐出嫩芽”“小溪流叮叮咚咚”,“那么春天到来还有哪些变化呢?”“春天与其它季节有何不同呢?”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主动思考,适当的知识延伸也有利于丰富学生对春天的理解,将语文带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课文为灵感,画一幅春天的图画,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会对景物的描述反复思考,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2.兴趣是最好的自发驱动力
俗话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认真在做他喜欢的事时,那么个人的潜能将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并更为容易获得成绩[3]。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应多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多种渠道实现信息的传递,当学生不再站在语文学习的对立面,多方面多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热情。
(三)塑造良好学习氛围,创建快乐课堂
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明显,开朗活跃,对于教师想在课堂上塑造良好学习氛围是很有帮助的[4]。班级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大家庭,在课堂上应尽量使学生和教师处于平等地位,可以鼓励学生做“小老师”,当有同学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时,让其他同学来作答。同学间的对话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时,学生也在有意识地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把握学生的心理规律,允许短时间的开小差。就算是高中年级的学生也很难做到课堂的40分钟都在认真听课,这对于本就注意力易涣散的小学生无疑更难。如教师在课堂上发现学生有走神的迹象,向学生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以理解的态度和温柔的语气提醒学生,既能拉回学生的思绪,又做到了尊重学生,学生对教师的包容行为也会予以回应。尽量不出现拖堂的情况,让学生有下课后有一定的休息时间,这是学生对老师评价的重要参考因素。关系融洽、氛围和谐的快乐课堂不仅能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能让学生减少对学习的畏难情绪。
结语:
语文作为教育基础学科之一,语文学习能力是学生未来学习各类知识的基础,基础是否牢固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的好坏,良好的语文素养也需要长期的努力和积累。将目标导学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了目标驱动的优势,对于教师来说,有助于解决目前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来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帮助掌握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何晓燕.新课程视角下探究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策略[J].新课程,2020(38):12.
[2]梁丽雁.谈谈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策略[J].新课程,2020(38):134.
[3]史岩山.“目标导学”在古代诗词教学中的策略及应用[J].语文教学之友,2020,39(04):37-38.
[4]王林燕.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应用探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