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例:《小猴子下山》第二课时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0期   作者:王金娟
[导读] 在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有小猴子下山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小猴子在下山途中,经过玉米地,桃树和瓜田,还遇上了一只小兔子,最终一无所获回家的故事。
        王金娟
        山西省万荣县贾村乡贾村小学   044200  

一、教材主要内容分析
        在小学语文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有小猴子下山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小猴子在下山途中,经过玉米地,桃树和瓜田,还遇上了一只小兔子,最终一无所获回家的故事。课文是一篇童话,非常符合低年级阶段小学生的情况,在课文中一只小猴子下山之后,见到了很多自己喜欢的东西,它不断地扔去原来的换新的,最终两手空空,什么也没有得到,在课文中用连环画的形式进行讲述,图文并茂,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心理情况。在课后结合插图说说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看到了什么在课后能够帮助小学生简单的推断文章的主体,做了什么需要学生们在对文章内容了解的基础上提取关键的信息,并且进行表达。问到为什么小猴子又空着手回到了家?这一部分就需要学生们对文章进行高度概括,感受故事的主要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二、学生情况分析
        小学阶段的小学生们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坐不住,也不会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往往是开始上课前五分钟还能够听老师讲的内容,课程还没进行到十分钟,有些学生已经坐立不安,甚至人在课堂中,思想已经天马行空。这是在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五,第18课的小猴子下山这篇文章,进行到这章节内容学习的时候,学生们基本上对语文课堂教学已经非常熟悉。但对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语文时注意力持久度和学习兴趣的为尺度依然是不够的,所以老师们就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给学生外界的刺激。让学生们能够在认识了解文章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高度概括,提高自己综合能力。要做到这些就需要老师们借助有效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搭建一个有效的教学框架之后推动学生语文学习思路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设定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这是对学生最基础的教学目标,也是每一个学生都要求掌握的能力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插图说说小猴子下山后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说说小猴子为什么最后空着手回家,感悟这样的道理:做事情要认准目标,不能三心二意,否则一事无成。
3.能正确认读“猴”等12个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块”等7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这两个步骤一般是要求学生们在掌握了基础文章学习之后进行的练习。
4.通过看图和做动作理解“掰”等6个表示手动作的词语,能选其中几个分别说一句话。这个要求和之前的要求相比,就有了更有难度,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度也更高,要求学生借助看图和动作理解表示手的动词,并且能够将这些词语进行造句练习。
四、教学重难点研究
        在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就是学生们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正确,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认识到猴等几个生词新词,并且正确地写出相关的生字。
        教学中的难点就是图文结合,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们能够了解。文章中的句子意思了解文章内容,结合插图说明小猴子在下山之后,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并且从这些事情中感悟到一个深刻的道理,就是做事情要有目标,不能三心二意,否则将会一事无成。

在借助于看图和动作理解掰等一系列表示手的动作词,并且能够选择词语说一句话,这个教学内容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而言还是存在很多难度的,需要老师有针对性的引导。
五、教学思路构建
(一)创意引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
        结合图片,老师们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们观察一下图片上有什么?然后学生们会将自己的观察进行相关说明,老师在学生观察说明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进行深层的学习。让学生们轻声的朗读文章,遇到不会读的字,联系拼音拼读,让学生们能够自主的将文章朗读下来,读完之后将不认识的字用笔画出来,重点拼读。奠定学习氛围后,老师们就可以给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氛围,提到猴子大家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什么?那自然就是我国四大名著中著名的西游记,在西游记中有孙悟空这样一个形象,这就是猴子。但是在西游记中创设出的孙悟空形象,和文章所展现的小猴子之间是存在很大的差别的,这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对比学习。老师们能够借助于视频资料给学生们学习认识文章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趣味游戏,引导学生深度参与
        在语文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对于阅读文章的学习,老师需要了解学生们的掌握认知程度课堂互动就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老师们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趣味游戏引导学生和老师的互动,让学生能够深入地参与到课堂中,对于小学生们而言,利用有趣的课堂游戏就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参与,比如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们给出学生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找句子。给出五幅图片,第一幅图片小猴子扛了一个玉米朝前走,第二幅图片小猴子扔了玉米去摘桃子,第三幅图片小猴子扔了桃子吃完西瓜,第四幅图片向猴子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第五幅图片小猴子空手回家。如果还是借助传统的平面图片,就无法吸引学生们兴趣,现代化社会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这些图片动起来,动态化的图片,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图片中的内容,就是在给出相关的句子后,学生们根据拼音了解的内容找到与图片相对应的句子,同时老师将班级的学生分为小组,让小组学生们进行抢答模式,在这个模式下学生们就会做好分工。一些学生看图片,一些学生看句子,然后将图片和句子的内容进行说明之后,再有一个同学进行抢答,在分工明确的情况下,答对的小组就会加上相应的分数,最终由答对数量最多的小组给学生将会得到神秘大礼包。
(三)七嘴八舌,讨论一下与生活的联系
        为了深化文章的主旨,了解文章的内容,在这一阶段中就需要开展七嘴八舌讨论生活,看到小猴子学生们联系自己生活实际,有没有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情况或者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就会联想到自己,在买玩具的时候有两个玩具一个变形金刚一个飞机模型,两个都非常的想要,但是只能要一个,这该怎么办呢?然后就哭闹不止,到最后两个玩具一个都没有得到。还有一些学生有作业要写,但是他认为一个假期有七天的时间很长,第一天不想写作业,想出去玩,第二天也不想写作业,想出去吃饭。到了第三天想一想还有三四天呢,还是不写,到了最后作业累了,一大堆作业到了学校写不完。
六、教学反思
        通过整体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基本掌握文章的内容也能够具备基础的阅读能力,通过课堂中老师们的有效引导,学生在一个积极有趣的氛围中参与到了课堂讨论。潜移默化地借助于游戏认识了汉字,认识了图片,掌握基础句子。在老师们有针对性的指导下,掌握了整篇文章,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小学生本身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差,虽然在课堂上接受了专业的学习,但是到了课下老师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们利用课堂所学到的和手相关的动词进行造句练习,有些学生就不自觉,有些学生也根本不认真完成作业。面对这样的情况,在后期的教学过程中,就家校合作,在家长的支持陪同下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借助于网络形式,让学生们能够利用网络平台完成课后作业,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综合情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